贴牌还是做品牌困扰厂商,中国元素如何造就价值


作者:贾远琨、何欣荣    时间:2012-03-05





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已然成为国际一线品牌的灵感来源,甚至在国人眼里土得掉渣儿的蛇皮袋、回力鞋、中药包,也被“提炼”成时尚因子,在国际秀场大行其道。在上海举行的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富有中国特色的陶瓷、印染等展品依然深受国外客商关注。可惜的是,大多数展商仍以贴牌生产为主,有过得硬的产品,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那么,从中国元素到驰名海外的中国品牌,究竟有多远?

贴牌生产“唱主角” 现实与无奈的选择

“我们公司主要做外贸贴牌,虽然利润比较薄,1美元的货只能赚人民币5毛钱,但好在可以跑量,所以经营形势还可以。”江苏国泰[13.62 -1.23% 股吧 研报]华盛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侯文斋说。

在侯文斋看来,做品牌固然利润可观,但需要大量的营销和渠道投入,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生意。来自江西升信制衣的展商代表傅华也是这种观点。“做贴牌只要拿到订单,产品一定销得出;如果做品牌就有库存风险。有一年因为天气较暖,造成大量羽绒服积压,小企业很难应对这种局面,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相比于中小企业,成功上市或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打造自主品牌?记者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无奈。

“我们的产品打败了很多日韩竞争对手,现在美国市场销售得很好,占企业外贸订单的70%左右。但是在国外市场,消费者就认那几个熟悉的外国品牌,不贴他们的牌,我们的产品就卖不掉。”江苏高淳陶瓷进出口代表孙进琪说,“前不久,国外几家陶瓷厂商破产了,我们曾打算买下其中一个品牌,但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一些品牌把授权划分为许多个区域,购买时必须分区域进行,如果全部买下,价格就高得离谱。”

近些年来,在陶瓷、电子钟表等生产领域,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无论在工艺、设计还是质量上都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但是要摆脱“贴牌”,靠自主品牌打天下还十分困难。

“我们生产的这种‘咕咕钟’起源于德国,销售大多面向国外市场,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很难掌握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在目前,最现实、最没有风险的选择还是贴牌代工。”来自泉州的艾克电子代表林院文说。

中国元素打造强势品牌,我们缺在哪?

中药包、热水袋、回力鞋……这些“很中国”的元素在国际一线品牌的新品发布会上摇身变为时尚亮点,让不少中国人五味杂陈。为什么这些被国际市场认可的中国元素,却难以在海外成就具有市场知名度的中国品牌?

中国传统的蓝印花布是全手工、天然植物染料印染的纺织品,在华交会上犹如“青花瓷”概念的服装和工艺品吸引了不少日本、韩国的客商驻足观赏、询价。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是全手工印染、制作,上海蓝蓝中国蓝印布社每年只能生产成品布料3万米,企业聘请的技师大多是50岁以上,一件简单的背心,就要花费一位技师一天半的时间。由于人工成本比较高,平均一件单衣要卖500至600元。

上海蓝蓝中国蓝印布社副社长朱瑞清说,企业为蓝印花布注册了“红双喜”商标,出售的产品都冠以“红双喜”品牌,目前主要销往日本。但受制于手工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销量比较小。“随着一批老技师退休,蓝印花技术还面临失传的危险,很难说这样的传统生产技艺将来还能够在市场上存活多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