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外国公众眼中的“中国符号”


时间:2012-04-09





  谁能代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品牌和中国公司?也许你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答案实际上“整齐划一”的让你吃惊。


  《环球企业家》联合益普索(Ipsos)发起的2011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公司》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外国公众中知名度不断提升,青啤、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已在海外市场浸润多年的中国企业,依然毫无悬念的代表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其中青岛啤酒更是在美、英、澳、日、韩的“产品使用率”位列第一,在美、英、德、日、韩的“公众认知率”均在前五位。


  据悉,该项调查旨在通过倾听外国普通公众的声音,寻找真正适合全球化商业土壤的中国公司,寻找真正有能力代表中国企业形象在全球市场运作的商业楷模,研究并分享他们在越来越多元的全球市场中赢得尊重与认可的原因所在。在这其中,青岛啤酒无疑为正在寻求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值得研读的范本:用品质赢得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与厚爱,用责任为利益相关方带来激情与梦想,成为更多国人的中国骄傲和名片,成为众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


  品质:全球使用率第一的中国品牌

色如琥珀、酒花飘香,倒入杯中,洁白细腻的泡沫迅速升腾而起;麦香浓郁、爽口香醇,酒入口中,自然和谐,回味悠长。109年来,青岛啤酒用精酿的高品质征服世界,赢得了众多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认可与尊重。


  一个酒厂做一罐好酒容易,难的是罐罐是好酒。百余年来秉持“好人酿好酒”的质量观,青岛啤酒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坚持下来,像酿造一件工艺品一样做每一瓶啤酒,让消费者因饮用青岛啤酒而快乐。从原料筛选到酿造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无论是“连刷瓶水都要品尝”的口味把关,到1800多道质量控制点的监测,全球数亿消费者用口碑再次验证了,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用高品质保障是品牌锻造的第一课,也是青岛啤酒享誉全球的奥秘。


  有这样一位德国消费者,他是青岛啤酒的忠实“粉丝”。托马斯是一位年轻的帆船教练,他告诉记者:“德国是啤酒文化很发达的国家,啤酒的种类超乎想象,但我意外的是,青岛啤酒在口味上一点也不比德国的酒逊色,我非常喜欢青岛啤酒”,这道出了托马斯长久以来对于青岛啤酒难以割舍的情怀。


  作为啤酒的故乡,德国的啤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托马斯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却一直保持着对于青岛啤酒的情有独钟。在他看来,青岛啤酒色泽透亮、口感醇厚、麦香味十足,汇聚了天地之间的精华———大自然母亲赋予我们的优质的大米、大麦和水,并经过青啤员工的精酿制作,加入了青岛啤酒百年如一日的品质文化。


  品牌专家告诉记者:“品质是品牌的灵魂,畅销全球的品牌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百年青啤源自日耳曼式严谨、诚信的制造文化,让青岛啤酒的品质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青啤:让中国品牌赢得世界尊重与认可

调查显示: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力将对海外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力。青岛啤酒认为:其品牌不断增值的力量来自,百余年来坚守诚信、和谐、开放、创新的文化因子,来自青岛啤酒持续不断地对品质的关注、对消费者激情体验的关注。


  “在异国生活很多年后,当我坐在美国华盛顿酒吧喝起青岛啤酒的时候,手中色如琥珀的液体更像是一种乡愁”,现居美国的宋文昌告诉记者,在美国很多餐馆酒吧都能喝到青岛啤酒,一些超市里也能买到青啤,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你会看到青岛啤酒的广告,更为让他自豪的是在当地买半打美国啤酒是4.99美金,而买中国的青岛啤酒则是6.99美金。的确“在美国的啤酒中,青岛啤酒代表了中国符号。我为青岛啤酒感到骄傲。”


  一瓶瓶绿色清爽的青岛啤酒,不仅吸引着年轻的目光,更连接着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群,甚至在很多外国消费者眼中,青岛啤酒就是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时尚。如今,青岛啤酒的国际舞台早已不再局限于华人街中式餐馆,而是出现在积聚人气的国际大型超市、酒店、酒吧等主流消费场所中。随着更多“洋面孔”粉丝的不断出现,青岛啤酒特有的浓郁麦香和纯正口感将青岛啤酒的味道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英国球迷拿着青岛啤酒庆祝皇马夺冠;在纽约的酒吧中,你偶然会发现一位身上刻着青啤“纯生”字样的美国人,他们认为青啤比瓷器更能代表中国元素,更能代表时尚与快乐;还有两位土耳其朋友将喝完的青岛啤酒罐叠成堆、摞成山,在旁边愉快地合影,表达他们对青啤溢于言表的喜爱。他们专程将照片从土耳其发到青岛,仅有的要求是希望得到两件印有青啤元素的T恤……


  “品牌力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喜好,而不单单是物化的消费。青岛啤酒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情感忠诚度高和品牌的溢价能力强,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企业良好的信誉和百年品牌知名度买单,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递上的一张名片。”品牌专家如此表示。(关文)

来源: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