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与传播对于代工企业的重要性


时间:2012-07-02





在中国市场,提起富士康,相信其知名度一点也不亚于一个电影明星,然而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却总是以“血汗工厂”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心里,似乎美誉度与其完全沾不上边,这是富士康心中无法言喻之殇。为何这家解决了中国数十万人就业问题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却在公众心中没有留下好印象呢?

  回顾富士康近几年的新闻,多数都是与其劳工管理问题相关的负面新闻,如 “血汗工厂”调查案以及员工“13跳”事件,这些都使民众毫不怀疑地认为富士康就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一家只懂得赚钱却不值得被社会尊重的“血汗工厂”。然而,当我们揭开这层面纱来看富士康的真实面目时,我们发现它并非像如评论中的那样不堪。富士康在企业环境管理方面花了不少功夫:较早引进ISO14064标准,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做了全面的排查;并连续几年参加了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产品达到ROHS、WEEE、REACH指令和法规要求;加强供应商管理,推行绿色伙伴认证和审核制度等。由此看来,富士康在环保方面的工作是很值得认可的。同时,对于慈善事业富士康也是频频参与,2007年郭台铭曾捐赠北京道培医院150亩地兴建医疗机构,捐赠台湾大学150亿台币,用于抗癌及治疗的医学领域。给深圳龙华医院捐赠700万元和一辆救护车及一批医疗设备,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捐2000万元。除此之外,在参与助学方面富士康也不甘落后,太原理工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捐款500万元设立了“富士康”奖学奖教基金,并从2001年起,连续10年,每年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山西设立“富士康”奖学金、奖教金、学生助学金。在清华、复旦等学校捐资设立教育基金,总额达到3000万元;还在清华大学捐赠了3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研究中心……据统计,这些年来郭台铭的捐款数超过4亿元人民币。而当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爆发之时,郭台铭与富士康也在第一时间分别捐出了6000万与3000万的善款。

  然而,这一系列的善举似乎并未使公众因此对富士康“血汗工厂”的印象有所改变。在“13跳”事件之后虽然富士康也进行由军事化管理向“柔性富士康”的转变,包括近两年作为加薪先锋持续上涨员工工资。但当我们通过网络、媒体等各个信息渠道查阅富士康的信息时,大部分却都被负面新闻和批判之声覆盖。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出在于富士康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和品牌沟通的重要性,缺乏品牌营销的战略规划和实施办法,缺乏品牌策划和品牌传播的能力。富士康的品牌知名度足够大,但品牌美誉度确是“负数”,这是品牌建设中最致命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须进行品牌重塑的工作。

  品牌建设与传播对于代工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机会与代工企业发生联系,因此公众对代工企业的印象主要取决于企业主动传播和新闻舆论导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