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照明、雷士照明创始人的相继卸任,到中国央视《经济半小时》对行业乱象的报导,LED照明业近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洋品牌大军压境,挟专利自重,大陆企业拼价格战,中小企业洗牌淘汰,乃至国家政策的“春雨如油”,LED照明业牵动了太多社会关注。
虽然目前民族品牌仍难以避免洋品牌“专利大棒”的打击,但不可否认,像木林森、长方照明、洲明科技、莱迪亚照明等民族一线LED照明品牌已浮出水面,并初具与洋品牌对抗的实力。未来“两大阵营”的对垒局面将很快形成。
洋品牌:高举专利“达摩利克斯之剑”
LED照明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安全、抗震等优点,是继白炽灯、萤光灯之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在世界各国都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公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预计到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8.9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2%。
庞大的市场蛋糕让跨国企业垂涎三尺。2012年5月25日,全球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欧司朗落户无锡,预计未来5年将形成20亿元的产值规模。欧司朗首席执行官戴恩表示,此次对无锡新工厂投入为1亿欧元,未来5年内还将视情况继续投入数亿欧元。
飞利浦照明在中国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业务增长。其高层曾公开表示,2015年实现LED业务占整体业务量的50%。此外日系LED照明品牌也动作频发:日本LED龙头“日亚化学”宣布未来80%的LED照明产品都将在中国生产;松下将中国LED产品扩至60款;东芝则关闭部分日本工厂,将产能转移至中国。
目前,全球LED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50%上被美、日、德等少数大公司所占有,如欧司朗、飞利浦、日亚化学等。他们不断在世界范围内部署“专利网”,犹如手擎“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国产品牌产生有效制约。近几年,我国受理的LED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显著增加。在我国申请LED专利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荷兰。其中,日本以1306件专利申请的数量遥遥领先,占申请总量的24%。对大陆LED企业来说,由于核心专利均被海外厂商控制,企业随时面临专利侵权的风险。
民族品牌:“技术专利”与“成本控制”双重突破
洋品牌通过“专利垄断”形成了对民族品牌的震慑,但大多中国LED企业涉及的专利战,大多以和解或者少量赔偿收场。一些民族品牌采取与洋品牌专利合作或战略合作的方式,避免“专利大棒”。今年2月,真明丽与飞利浦签订了专利合作协定;4月,众明也与飞利浦签也署了类似协议。
面对洋品牌的专利围剿,不少民族一线LED照明品牌选择了“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的策略来应对。
LED领袖企业艾久瓦,历时3年,投入人民币约3亿资金,进行专利产品研发,精心钻研LED散热模组,终于取得世界顶尖的LED散热技术专利,保证了艾久瓦产品的竞争优势。艾久瓦集团总裁简志升说,技术突破是一条艰难的路,但对于中国LED照明企业来说,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