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通辽牛肉干率先在同行业中闯出新路,广发草原、罕山、草原旭日等部分牛肉干生产企业开始推出真空包装,形成特色品牌。
历经十年发展,通辽牛肉干早已走出本市,在区内外各地抢占市场,影响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牛肉干产业从业人员相应扩大、产销业绩持续提升,具有地产特色的口碑品牌得以形成。2011年,全市牛肉干生产销售总量达2000吨,总产值超过3亿元。2012年,网络销售形成规模,据业内人士分析,仅网络销售总额就接近亿元大关。
网络销售的背后隐露传统市场危机
电子商务发展一路高歌,通辽牛肉干生产与销售经营企业抓住了这一难得商机,仅草原旭日旗下电子商务公司,年销售业绩就已突破2000万元。草原旭日食品公司总经理孙宪文在产品网络热卖的同时,感觉到另一种危机的迫近。这一年,他失去了数千万元的传统市场销售份额,甚至一部分已经占领的外地市场再度流失。
通过地区代理做市场销售,这是通辽牛肉干的传统销售模式。多年以来,这种销售模式基于通辽牛肉干的优秀品质,在区内外市场均占据一定份额。一些企业还专门针对异地市场,研发出新的产品,使传统市场的占领份额不断加大。区内外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看好牛肉干市场,开始向这一行业转型。今年以来,足量的积累更使其异军突起,各地牛肉干企业形成的“逼宫”局面,已让通辽大部分业内人士感同身受。相对通辽牛肉干来说,在前所未有的竞争面前,传统销售模式日渐式微,销售量呈明显下滑趋势。
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的张国立和两个同学,坊间传称“草原三兄弟”。2009年,他们介入牛肉干生产销售领域,注册“蒙元素”商标,并且很快积累了第一桶金。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兄弟决定分头行动。一个辗转锡林浩特另辟市场,一个回到赤峰做业内市场培训。张国立今年的市场零售额从去年的90万滑落到60万,在吉林省原有的三个销售代理,仅剩一个。
笨牛公司销售顾问刘晓玉更是对传统市场透露出明确的担忧,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都看好牛肉干产业,都想在这个大市场中分一杯羹,在制作工艺已经没有秘籍而言的当下,各地企业蜂拥、良莠不齐,其间也不乏一些大品牌投入巨资,高投入、大手笔策划经营。恰逢今年原材料急剧上涨,又导致市场终端价格居高不下,通辽牛肉干企业面临异地合围,品牌发展似成焦灼之态。
抱团取暖成为品牌突围的当务之急
严峻的市场形势,使通辽牛肉干企业抱团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决,这段时间,身兼通辽牛肉干企业商会会长的孙宪文正在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商会内各会员企业已经达成共识,必须抢抓时间注册一个“通辽牛肉干”的地域商标品牌,作为集体商标提供给会员企业,制定地域品牌的业内标准,通过集体的力量,把通辽牛肉干做成真正的名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连续举办了三届美食节推广“通辽牛肉干”,这一地域特色食品于2011年被国家商务评为“中华名小吃”。相对于全国牛肉干行业来说,没有一个地区能够与通辽相媲美。就在从业者为此庆幸之时,包括江浙一带的区内外肉干企业也看到了发展机遇,通辽牛肉干还没有做大做强,群雄逐鹿就开始了。甚至有外地企业为反打通辽市场,采取于当地注册公司的方式,分享通辽地域商机,以期在业内做大做强。
市经济信委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科科长王加力根一直关注牛肉干生产经营企业,经过大量调研后,他坦言,牛肉干产业作为通辽市的一张名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张名片现在面临的境况是:“不着色,就褪色。”在企业商会内部刚刚结束的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坚决保住通辽牛肉干的品质,夯实内功,积蓄力量,蓄势突围。作为市政协委员,孙宪文在听取同行们意见之后,形成了一份关于建设牛肉干食品园区的提案,他认为有效解决外围环境逼迫的一个渠道是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园区,将屠宰、冷链、运输和检测等程序进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避免生产企业的附属投资重复建设,以此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体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抗击市场风险。
依托地产资源优势做强品牌来路方长
李丽敏是通辽蒙香牛肉干专营店经理,从事牛肉干烤制经营已有6年时间,她于三年前注册“蒙香”商标,本想在累积过程中把品牌做大。没想到今年与其他商户一样,遭遇了牛肉干历史上的第一个寒冬。李丽敏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牛肉干卖得不是一般的不好!”以往年份,旅游客商离开通辽,必然带几件通辽牛肉干回家送礼,今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随着原材料的上涨,连本地居民也连呼牛肉干吃不起。
2011年,散装牛肉干每市斤在60-70元间浮动,牛肉价格在20元左右;2012年散装牛肉干卖价均在80-90元区间,精装品牌牛肉干每500克高达140元左右,牛肉更是上涨到30元每市斤,自4月份开始,牛肉价格高涨,成为牛肉干价格走高的第一推手。
我市是牛产业大市,牛存栏量超过200万头,通辽黄牛肉质纯正恰是通辽牛肉干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辽地产牛肉品质纯正,是全国供港活牛五大基地当中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业内人士开始反思:通辽这个牛产业大市,牛肉怎么了?
牛肉价格一路猛涨,这给牛肉干生产经营企业增加了巨大负担,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应对变化,而居高的价位,恰恰对消费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王加力根认为,黄牛“生在通辽,长在外地”的现象,也是牛肉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其一,牛产业的完整链条体系,需要从良好的现有能繁母牛养殖体系的基础上,狠抓当地育肥建设,从而解决牛产业大市中牛肉干生产加工企业外地买肉、买高价肉的现实境况,完成产业链条的真正连动,才能使通辽牛肉干产业完成品牌目标的终极突围。记者王世甫
来源:通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