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快速成长的国内体育品牌遭遇寒流,是自身发展策略有误所致,还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在中国体育产业目前的发展格局中,体育用品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国内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为关注中国体育产业的读者提供参考。
未至深冬,数家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却已感受到了严寒。不久前,李宁、匹克等关闭上千家门店的消息引发业界一片关注。而这种被形容为“断臂疗毒”的方式并非个案,竞争者的行列中鲜有能独善其身者,用一家体育品牌公关总监的话说:“现在哪家不关店?”
数据也在验证着现实的冰冷。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中国动向等6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今年的中期财报显示,各家销售业绩均不乐观,除特步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外,其余5家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搭乘“上行电梯”的黄金时代
2007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销售额为690亿元,2009年已突破至1110亿元。在诸多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体育用品行业是为数不多的“优等生”
国内体育品牌大都是从生产旅游鞋、运动鞋开始挖掘“第一桶金”。如今为人所熟知的安踏、361°、匹克、特步等莫不如是。
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初,泉州下辖的晋江遍布鞋业作坊。“那个时候考虑把晋江的鞋拿到外地去卖。我们认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当中,有一定的商业空间,于是我带了700双鞋到北京。”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这样回顾自己的创业初衷。1994年,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成立了安踏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晋江逐渐成为鞋业生产和加工集中地,不少企业经历了从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再到羽翼丰满后成立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国体育品牌也画出了这样的发展轨迹。自从安踏首次邀请知名运动员为其产品代言后,特步、匹克、361°等紧随其后,一时间运动品牌广告纷纷抢占荧屏。有人戏称央视体育频道是“晋江制造”。现在,晋江是中国著名的运动鞋、旅游鞋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
进入新世纪,2004年李宁在香港上市,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上市,随后多家体育用品品牌陆续在海外上市。上市,标志着中国体育品牌进入渠道建设、品牌扩张的快车道,进入到资本运营的时代。
“好风凭借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更催生了国内体育用品业的“黄金时代”。据中国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销售额为690亿元,2008年达到910亿元,2009年已突破至1110亿元。在诸多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体育用品行业是为数不多的“优等生”,保持着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也是在2009年,新的竞争格局悄然形成。李宁以83.87亿元的年销售额首超阿迪达斯,成为业内第二名。耐克、李宁和阿迪达斯逐渐形成了新的第一梯队,安踏等其他品牌也在享受着整个行业的“景气红利”。安踏公司副总裁张涛喜欢用“坐电梯”的理论来比喻中国体育品牌成功的原因大家都赶上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这一“上行电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给了国内体育用品业从“第一桶金”到“振翅高飞”的良机。
双重挑战带来成长的烦恼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都对前景做了过分乐观的判断,供给过剩在2011年已成定局。国际一线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冲击,让国内体育品牌雪上加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国内知名体育品牌预计,中国居民体育用品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于是纷纷加大马力生产,准备在“后奥运时代”大干一场。但2009年的巅峰过后,市场的回答却刚好相反,开始一路下滑,直至阴云笼罩在全行业上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