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电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内彩电行业领军企业创维数码却交出了上市12年来最好的一份半年报。这显然与创维数码长期以来坚持的先于同行推出新品策略和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逐步提高有关。
按照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的说法:“之所以提出高端品牌战略,一是为了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等领域的积淀达到一定程度,创维等国产品牌已经具备了挑战外资品牌长期以来在高端产品市场的控制力的能力。”
对于连续3年净利润都超过10亿港元,毛利率长期在国内彩电行业保持领先的创维数码来说,无疑是国内彩电行业最具备冲击高端产品市场条件的彩电巨头。
根据创维数码刚刚公布的半年报,其2012-2013财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保持了20.1%的高位,其中国内彩电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2%的行业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已达到的销售量明显超出集团年初的预测,集团把2012财年彩电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目标由760万台调升至810万台,将比上一年度增长15%。当中包括420万台3D LED液晶电视机及云电视机,占比将达52%,将比上年度增加212%,而年度国内外彩电销售目标调高为1050万台(同比增长14%)。
创维数码财报显示,2012年4-9月其国内市场彩电销售额同比上升20.4%,达港币123.42亿元,而市场调研机构奥维资讯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连续12个月,液晶电视、3D液晶电视的累计销售量在中国大陆市场均排名第一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7%、26.7%。
虽然创维数码彩电加上海外市场的整体出货量不是行业最高的,但是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其显然是领先的,正因为如此,过去的半年中在国内彩电销售均价下滑超过10%的情况下,创维彩电产品的销售均价每台平均提高了500多元。
创维-RGB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刘耀平则告诉本报记者:“当其他国产品牌的出货中32英寸等入门级产品的占比依然达到60%的情况下,创维的优势产品尺寸已经提升到42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这就保证了创维产品均价的逆市提升。”
杨东文则表示,以往42英寸以上的均价较高的高端产品市场,日系和韩系品牌占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55英寸以上的领域,外资品牌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这是国产品牌多年来无法依靠价格优势夺取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国产品牌的品牌、技术和供应链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日系品牌近几年来出现市场份额滑落,品牌价值大幅下降、应用技术等领域已经落后于本土品牌的情况下,国产品牌已经具备了向高端市场挺进的能力。
与此同时,杨东文表示:“国内彩电市场,特别是城市市场在2005年开始爆发性替代增长后,如今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升级换代,4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是消费者的首选,这也给国产彩电品牌进军高端提供了机会。”
创维数码执行主席张学斌表示,“其实创维一直在推动集团成功转型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销售战略,而改变以往竞争对手导向的策略。”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42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成为中外品牌的领先者外,创维2012年开始在60英寸以上的领域也开始冲击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其市场占有率节节提升,甚至推出性价比有着明显优势的超高清的84英寸液晶电视。
按照创维数码管理层的规划,随着高端品牌战略的逐步落实,创维数码下半年的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有望继续提升,这也是创维集团提出的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除了在国内彩电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得以巩固外,创维多年来的短板的海外市场2012财年上半年也有了很大突破。创维数码的半年报显示,其海外电视市场的销售额上升34.8%至9.96亿港元,销售量达112万台,其中平板电视机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31.6%至88万台。
在这中间最为重要的是,除了传统的策略OEM业务取得增长外,创维自有品牌电视在印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取得了很大突破。创维-RGB总经理刘棠枝告诉记者:“创维自有品牌依靠超高的价格竞争力以及抓住海外市场升级换代中日系品牌衰退的机会,在毛利率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取得收入大幅增长。”
按照创维集团的规划,到2015年海外电视市场收入要突破100亿元,当然这也包括上半年海外收入大增89.2%至11.39亿港元的机顶盒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彩电国内外市场的同步大幅增长,这是创维集团2007年开始提出的“核心产业做强”的关键一步,按照创维集团规划的2015年彩电业务国内收入300亿元的目标,创维正在越来越靠近这一目标。
然而对于当时创维集团提出的“相关产业做大”的另一战略,创维数码的半年报也显示,这一战略正在得到逐步落实。除了机顶盒和液晶模组国内销售受到行业影响小幅下降外,包括2010年创维集团新布局的白电、LED照明等新产业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杨东文告诉记者:“以往创维数码的盈利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彩电的国内销售业务上,如今彩电海外、机顶盒、液晶模组、白电等近10个业务中心都成为创维新的利润中心,这意味着创维相关多元化策略的初步成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