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倾力支持小企业


时间:2012-07-30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较为严峻的小企业融资环境,浙商银行坚持服务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专营理念,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业务创新,多措并举倾力支持小企业。截至6月末,该行单户500万元及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95.9亿元,在全行各项贷款中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小企业专营模式成功复制从2006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小企业专营支行———杭州城西支行开始,浙商银行几年来一直在着力构建由专营支行、特色支行和专营部门组成的小企业业务专营组织体系。其中,专营支行只经营小企业业务,个人业务为辅,不经营大中型公司业务;特色支行要求小企业业务比重较高,特色明显;而专营部门则是在分行层面设立的专业经营小企业和个人业务的营销部门。在浙江省内成功探索小企业专营模式的同时,该行将其迅速推广复制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江苏、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市。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专营机构达到了60家,其中专营支行17家,特色支行34家,专营部门9个,小企业专营机构在全行分支机构总数中占比近75%。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营模式在全国的复制性,惠及更多小企业,从2011年起,浙商银行以实施分类分阶段推进策略和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动全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向小企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根据全行小企业专营机构管理经验、发展路径和区域特点,该行将小企业专营机构分为打好基础期、做大规模期和转型升级期三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对不同阶段的专营机构实施分类指导和标准化管理,配套相应的考核政策和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小企业客户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专营模式在全国的成功复制,奠定了浙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地位,也为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创造了先决条件。


  产品创新满足小企业实际需求为了解决小企业少抵押缺担保,财务信息不全,以及对贷款需求金额小、时间急等问题,浙商银行专门创新丰富了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有围绕小企业担保难题,开发的“联保贷款”、“商位通”、“免保·应急贷”、“全额贷”;有针对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金流缺乏,经营周期变化大的经营特点,开发的“自助贷”、“三年贷”;有针对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开发的“房屋抵押一日贷”、“市场摊位一日贷”、“村民担保一日贷”、“便利贷”……可谓品种齐全,全方位满足小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


  以其中的“一日贷”系列产品为例,通过创新设计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实践了“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放款”的优质服务,可适用抵押、质押、个人保证、专业担保公司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有效满足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一日贷”系列产品贷款余额为25.1亿元,已成为该行小企业业务的拳头产品,并被中国银监会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


  除了传统的贷款品种,浙商银行还积极运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投行业务工具,在贷款渠道以外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继2010年6月为诸暨市8家中小企业成功发行浙江省第一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后,该行近期又完成了诸暨、慈溪、义乌、富阳、永康、舟山、台州、潍坊8个县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上报工作,其中,义乌、慈溪的集合票据已于近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目前,浙商银行已成为向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服务模式的银行机构。有了全面的服务模式,浙商银行服务起小企业来更加得心应手。


  专业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浙商银行实行小企业业务专业流程。


  根据小企业业务的特点、业务类型和风险程度,该行将小企业授信业务细分为A、B、C、D四类,设计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审批流程,这样,各类业务就如同汽车分别在高速路、国道、省道和县道分流,速度自然加快;并且,该行还对操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效率试行标准管理,增强各操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实现快速审批、快速发放。如去年推出的“便利贷”产品,对于符合要求的小企业客户以公司背景申请贷款可以参照个人经营贷款的资料和流程要求办,从而大大降低了业务操作的复杂性,也更注重实效,从客户提出申请到授信审批的整个过程几日内即可完成。由于审批方便、速度快,该产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截至6月末,共有550余户小企业客户申请到了超过11亿元贷款,较今年年初增长近7成。


  同时,浙商银行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不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不同授信产品的风险程度,实行差异化授权管理,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充分授予专营机构负责人,允许其将部分业务转授权。实行风险监控官委派制。风险监控官对总行负责,主管派驻单位的风险管理,行使授信否决权和风险监督权。充分授权和风险监控官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的问题,使小企业贷款更加简捷高效。

来源: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