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需发挥政策合力


作者:木梓彬    时间:2012-08-17





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后,我国制造业产出开始出现扩张迹象。汇丰PMI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我国7月份PMI终值从上月的48.2升至49.3,创21个月以来的最大环比升幅,但仍低于50荣枯分界值。表明此前央行的宽松货币措施开始奏效,但市场需求仍然疲弱,尤其占我国工业总产值60%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不可忽视。因此,采取更多的宽松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或是各级政府近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

央行从6月份开始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并频繁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下调基准利率降低了市场资金成本,在刺激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投资和国内消费;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通过扩大货币供应稳定经济增长。从实际效果而言,降息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加显著,杠杆效应会更大一些。但是,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风险防范力度,放贷“嫌贫爱富”现象有所升级。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其经营规模、盈利水平、偿债能力、发展前景以及信用记录等,都无法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连续降息并没有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贷款机会,甚至某些地方的中小企业因资金匮乏,生产经营困难程度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要严重。

以温州为例,浙江省人大近期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数据显示,温州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今年已有140家陆续停产,占企业总数的3.5%;产值同比下降的企业达2776家,占企业总数的69.4%。调查显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成本上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税费负担较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利润下降19%的情况下,同期应缴税金总额仍增长1.9%,其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最为突出,其主营业务成本占了收入总额的87.8%;二是融资成本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24.3%,其中利息支出增长36.6%,而小微企业利息支出增幅高达43.9%,由于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经营困难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浙江地区企业互保圈潜在风险升高;三是工资支出上涨。近年来,温州地区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增长超过10%,导致用工成本上升。

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生产结构不稳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欧债危机蔓延令国际需求减少,订单下降,给这些企业带来的冲击可能是致命的。积极探索除货币政策以外的结构性减税等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稳增长至关重要。

近日,宁波市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帮扶中小企业的26条政策措施,其中“企业最高可获40%返税优惠”的减税新政,对企业“减税降费”的呼声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学习借鉴。不可否认的是,结构性减税在让利企业的同时,势必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尤其在一些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当下,怎样在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需要地方政府认真考量。

除积极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稳增长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年5月下旬颁布并开始施行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但是,对于那些既不符合无偿资助或贴息贷款,不能享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又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租赁的厂房不具备抵押资质),也不能在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是否可考虑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根据其年纳税规模变通资产抵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放贷,以解决他们融资难的问题,把以往“锦上添花”的贷款模式转变成“雪中送炭”,真正释放社会生产力。

令人欣喜的是,在呼吁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与债市接轨的脚步已经迈开。我国首批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于今年6月初推出,标志着中小企业融资除银行途径外,又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通过债券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在美国比较普遍,而欧洲企业在欧债危机爆发前大多也是倚重银行借贷,欧债危机爆发后,银行避险惜贷,把企业融资逼向债券市场。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欧洲企业发行债券总额达到1,795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8%,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大规模;同期欧洲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1129亿欧元,同比下降45%,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季度债券融资规模近两年半以来首次超过银行借贷规模。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刚步入试点阶段。在温州,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由该地区江南阀门有限公司申报,5000万元的发行规模,6月27日在上交所通过备案后,7月24日募集资金就全部到位。相比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报批时间快捷了许多,程序也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当然,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把私募债范围从非上市的中、小、微型企业,逐步扩大到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和债券市场而言,将注入更多的活力。

总之,在发挥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调控优势、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让各种宽松政策综合发力,紧紧把握住稳增长的大局,才能有效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木梓彬)

来源: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