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使“养在深闺”的内蒙古牧区企业逐渐走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牛肉、兔肉、毛纺制品逐渐成为我国出口产品“新秀”,并形成了一条牧民致富、改善环境和扩大出口相结合的新路子。
张顺是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朱家村的牧民,养牛20多年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当地科尔沁牛业公司的资金技术指导,他家每年可以养出100多头牛,按照每头牛挣2000多元计算,一年养牛的收入逾20万元。
“科尔沁牛业坚持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我们养牛有了信心。”张顺介绍,每年牛业公司与牧民签订最低收购价协议,并提供担保和技术指导,让牧民吃上“放心丸”。
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中利润薄弱的环节,为了缓解科尔沁牛业的资金压力,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其提供1.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除了融资服务外,进出口银行通过融智,推动企业产品出口销往以色列、约旦、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出口金额增加到1549万美元,超过2010年出口额的10.6%,达到2009年的近7倍,突破历史新高。
通辽市副市长李秀芝指出,进出口银行通过扶持科尔沁牛业的牛肉产品“走出去”,拉动了运输业、服务业、饲料加工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为促进当地农牧业经济发展、牧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东达蒙古王集团也是进出口银行支持牧区企业走出去的又一范例,该公司通过养殖獭兔、貂、狐狸等动物并形成全产业链,有效地改造了沙漠环境,将林、草、沙三业集合,把曾经是沙漠的风水梁园区逐步建成“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节约型”的现代化集镇。
自2008年以来,进出口银行开始与东达集团合作,贷款余额为2.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该企业出口皮草制品。目前,该公司已经从2009年的年出口2827.5万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6452万美元。
进出口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东达集团风水梁特种养殖基地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导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特色明显,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建成后具备一定出口规模和出口优势,目前该行正在积极推进针对该项目提供出口基地建设贷款的工作。(陶俊洁)
来源: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