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切实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小微企业持续较快发展。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银行业在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方面着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截至2013年末,全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7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7%,银行业已经连续五年在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企业贷款中实现了“两个不低于”。同时,在利率市场化一步步推进的情况下,银行业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利差收入的经营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不少银行近几年都在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担保方式,试图将小企业业务打造成银行盈利的一大来源。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断凸显。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银监局局长邓智毅表示,虽然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下发多个内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文件,政策实施效果也初步显现,但是一些政策在设计和基层执行中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尤其在实际工作中仅依靠监管政策实现小微信贷增长目标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根本问题在于,实体经济持续承受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小微企业客户面临的经营困难显著提升,其应对冲击的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就成了一项“决策成本高、管理成本高、风险成本高和资源效率低”的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在此经济环境之下,必须有适当的政策刺激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政策的指引之下,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平台。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建立有效的征信体系,能较好地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大力推动担保体系建设,把建立信息平台作为一个突破口。这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打好稳定的基础,破除现有障碍。
除了依靠传统金融提高服务能力,开辟新的路径也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之道。3月11日,被期盼一年多的民营银行试点终于开闸。5家试点银行将尝试几种新模式,其中包括“小存小贷”以及“大存小贷”。所谓“小贷”即是在贷款额度上设定了上线,将贷款客户面向小微企业,明确此类银行服务小微的定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另外,技术的革新应用也开始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突破口。作为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于去年大放异彩。其在交易成本上的大幅下降还有依托大数据快速真实地对用户进行分析,都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目前比较成熟的有阿里巴巴成立的小贷公司与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二者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为各自服务商户提供贷款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来源:金融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