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发布《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3年内总扶持资金超百亿元。《若干意见》中的22条政策一改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精准扶持宁波制造企业,更好发挥试点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是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质性启动年,宁波的目标是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5%以上,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力争在15%以上。为了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宁波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即《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财政和要素支持,提升宁波制造业发展水平。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宁波更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实体经济是宁波的当家优势,这个优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要担负起为建设制造强国先行探索的重大使命,而政策支持是保障之举,要充分发挥扶持政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做到综合施策、因情施策、精准施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宁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裘东耀也表示,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必须聚焦重点、提升实效。“宁波要狠抓智能经济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聚焦智能经济培育、重点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炳荣表示,《若干意见》对宁波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今后三年试点期内,宁波市财政每年将新增统筹安排3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并整合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扶持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总体测算,市级财政三年内总扶持资金超过100亿元。同时,安排15亿元资金专项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这次的22条扶持政策力度很大,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更加强调精准扶持。宁波市经信委总工程师童鸿根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产业政策要准。为此,我们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创优势和补短板。”童鸿根介绍,《若干意见》更加聚焦产业,将“3511”产业、八大细分行业和八大重点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八大细分产业培育政策,针对的是宁波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就是希望拉长长板,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针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制造业人才引留难等问题,又提出八大重点工程,这方面更多强调补短板。
此外,扶持政策的精准还体现在支持重点更突出。“政策重点支持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和大保障。在大项目方面,重点支持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和各类创新投入,支持1亿以上新引进项目和1000万以上技改项目;在大企业方面,重点支持千亿级龙头企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百家高成长企业和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在大平台方面,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千亿级特色工业园区、有集成功能的制造云平台;在大保障方面,重点是推动落实政策任务、保障措施,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和制造业发展生态环境营造等。”童鸿根说。
总体来看,《若干意见》中的22条扶持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智能升级、推进制造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这些扶持政策“含金量”十足。例如,宁波对属于“3511”产业、投资规模1亿元(含)以上的工业投资以及投资规模10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实行分类分档分期补助;对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扶持政策,对完成目标的行业骨干培育企业和高成长培育企业,按其年度地方财政实际新增贡献超过目标的部分给予奖励;对成功进行市场化招商的企业、平台、机构等主体,按项目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给力的扶持政策,令宁波的制造企业倍受鼓舞。“我们最近正计划对公司部分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照扶持政策,部分项目有希望享受到政策优惠。”江丰电子副总经理王学泽说,这次政策指向精准、力度大、形式有创新,比如通过保险创新手段助力企业新产品应用,将更好地服务产业链发展。他认为,这些政策将与其他配套政策形成组合拳效应,提升宁波产业高新化水平。
童鸿根表示,企业如果不确定自己能否享受政策红利,届时可根据“产业导向目录”,对照自身产品,找到相对应的扶持政策。(包凌雁 蔡俊)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