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特色发展道路


时间:2014-07-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其作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发展普惠金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并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而言,无疑是充分的肯定。当然,普惠金融服务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邮储银行凭借着天生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基因和优势,正逐步成为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离“三农”和社区最近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社情民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7年来,高度重视“三农”服务,积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成为我国“三农”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有9次提到了邮储,今年进一步明确了邮储银行的定位,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当好‘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00多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万亿元,有效解决了800多万农户、1200万户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截至2013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88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居银行业第一位,连续六年实现增量高于上年。

  据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配合国家政策和发展导向,邮储银行加快了涉农产品的创新推广,重点推进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特别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邮储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

  在开展新业务试点的过程中,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邮储银行重点推进的区域。“这些地方特色农业比较明显,现代农业推进速度较快。邮储银行已将黑龙江、新疆、江西、浙江、广东、北京、河南、四川、福建等9家分行确定为‘三农’贷款创新试验区。”吕家进介绍。

  一年来,邮储银行各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邮储银行家庭农场贷款在山东、江西等地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庭农场贷款放款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元,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贷款结余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农民合作社贷款业务在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试点,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亿元。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邮储银行一直高度关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部署落实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各项政策。邮储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及特色支行建设的各项要求,不断强化特色支行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曾多次肯定了特色支行建设的成果和意义,并强调“邮储银行做好普惠金融服务要以特色支行为抓手,加大群链开发,强化对县域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要全力支持地方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特色支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2013年5月全面梳理全国地域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到2013年8月确立10家支行网点作为特色支行第一批试点建设单位,到2013年12月10家特色支行在单点产能、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交出喜人答卷,再到2014年5月全面扩大全行特色支行试点范围,188家总行级小企业特色支行获得授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邮储银行的特色支行建设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正在走向从大到强的发展路径。

  据了解,截至目前,邮储银行188家总行级小企业特色支行覆盖了除西藏分行外的全部35家一级分行,涉及了包括农业、工业制造业、科技文化等服务业在内的117个细分行业小类。到2015年,邮储银行小企业特色支行总数量将再翻一番,达到400家,这些支行网点也将成为邮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抓手和亮点名片。

  为进一步落实特色支行政策保障,邮储银行各省级分行在专项信贷规模、人财物配置、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等方面,纷纷拿出资源,重点满足特色支行所在地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力服务目标行业实体经济。(正启)

来源: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