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镇宁自治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出新招


时间:2012-02-27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实施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工程,每名村干部自主选择1至2个创业项目,重点培养5到10名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通过能人带动效应提倡全民创业,厚植民间财富。同时建立了党员干部定点联系中小企业制度,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县域225家中小企业进行对口定点帮扶,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1年10月27日,中共安顺市委常委、镇宁县委书记陈洪宛在镇宁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服务力度。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要单独或联名为融资难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延长贷款期限,群策群力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资金保障。积极营造全县上下‘人人想创业、言必谈经济’的氛围。”随即,镇宁自治县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单独或联名帮助创业青年农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领导干部属于信用额度较高的群体,用领导干部的信用额度担保贷款是目前审批最快的贷款渠道,最快一天内就能拿到贷款。”镇宁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伍朝芬说。

  陈洪宛同志在全县率先为创业青年进行担保,分别担保了20万元和10万元两笔贷款,用于帮助青年农民发展水晶加工和畜牧养殖业;12月,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波为六马乡烂田村李子种植大户龙开国担保贷款20万元。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欧翔憬联合组织部其他4名副科级干部为蔡芹砂石厂担保贷款50万元。相继10多天时间里,镇宁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单位、各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马不停蹄,深入企业、农村进行调研,鼓励有志之士大胆创业兴业,并为他们提供贷款担保。10万元、20万元、50万元……活动开展以来,镇宁县几乎每天都有干部为创业青年、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每次都像及时雨,解决了众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通过让领导干部提供担保贷款,积极营造了中小企业和农村青年想干事就有平台、能干事就有机会的发展氛围,在充分调动创业者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部与群众、干部与企业的关系,实现了多赢。

  “没想到能享受到这样贴心的行政服务,我对创业致富充满了信心!”说出这番话的人叫王建雄,是良田乡一名普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去年3月,他用多年务工积攒的12万元回到家乡办起了生态土鸡养殖场,颇具效益和规模。但进入12月后,流动资金出现困难,由于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当地信用社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乡长韦天龙立即联系信用社亲手将5万元的个人信用担保贷款资金送到了他的手里。现在,王建雄的雄蜂养殖场有存栏鸡3000余只,并且已经建成了孵化场等相应的配套设施。

  镇宁绿源园林绿化公司是一家拥有80多亩苗圃的中等规模企业,按照目前金融行业的相关规定,该公司虽然拥有价值200多万元的苗木,但并不能以此作为贷款抵押。由于融资困难,公司苗木品种单一,发展规模受限。获悉该情况后,镇宁县政协于2011年12月16日组织各科室负责人为该公司联名担保贷款40万元,资金到位后,企业负责人叶本辉激动地说:“有了这40万,苗木数量和种类就能增加40%以上,公司的五年发展计划将提前两年完成,我有信心在3年内把公司建成全市同类别的最大规模企业。”

  同一天,镇宁县政府、政协、发改局7位领导干部为镇宁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名担保了160万元贷款,使得这家非公企业的边茶生产线得以立即上马。“去年遭遇大旱,茶青产量受到影响,又新建了茶叶加工厂,由于资金流动性不足,已经影响到新厂投产和企业进一步扩产了。”黔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阮永平面带愁容。针对这样的情况,2012年1月,镇宁县委办公室组织全办领导干部为该公司联名担保贷款5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困而知,勉而行。镇宁在推动经济加速度,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中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寻求了可行的解困之道,并积极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今,镇宁县群众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微型企业站稳了脚跟、小企业得以扩产经营、中型企业壮大了发展规模,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支持创业、个个参与创业、行行都有能人、行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截至2月9日,镇宁自治县共有386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为创业者单独或联名担保贷款近5000万元,县域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安组宣)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