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研制深海智能浮标 可实现对2000米以下深海观测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6-03-14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日前在山东青岛启动。该项目将研制一种更先进的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可实现对2000米以下深海观测,帮助我国加快实现“透明海洋”、更好开发利用海洋的目标。


  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介绍,有效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提是科学观测、认识海洋。1998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支持发起了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21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全球海洋观测网,但这一轮浮标投放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我国仅投放很少数量。


  近年来,多个国家启动新一轮深海大洋观测计划,向2000米以下深海延拓,以占领新一轮深海竞争制高点。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部分海洋专家学者提出了“透明海洋”目标,即针对特定海区,实时或准实时地获取和评估不同空间尺度海洋环境信息,研究其多尺度变化及其气候资源效应机理,并以此为基础,预测未来特定一段时间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时空变化。


  “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围绕“深海大洋变化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针对目前移动平台观测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研制一种新型智能浮动观测平台,即智能浮标。这一智能浮标将采用快速动力定位与可持续海洋能供电技术,发展自适应的区域三维高分辨率的观测技术以及基于机动平台的多学科传感器同步观测技术,将突破现有的海洋观测技术局限性,将海洋综合观测延拓至2000米以下深层海洋,利于中国形成对全球深层大洋的观测能力,实现我国深海大洋观测研究跨越式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说,“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项目利于加强学科交叉,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深海大洋尤其是关系到我国核心利益的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变“透明”,具有重大意义。(辛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