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枫)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技术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依托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开展了棉花种植生产中关键的打顶、采收环节技术装备的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及集成研究。
日前,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这一项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对产业支撑作用逐步显现。项目研究的自走式棉花打顶技术与装置,可有效替代以往化学药物打顶方式、人工打顶方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棉花种植过程中的成本。同时,根据棉花生长植株形态和棉田地面特征,研究采用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地面实时仿形技术,实现棉花仿形打顶,最大限度降低打顶过程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和植株棉铃的损失,提高棉花产量。高地隙自走式底盘采用液压技术与电控技术相结合,四轮驱动、前轮液压转向的结构型式,采用电子控制的牵引控制和防滑系统,实现了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因地表不平、土壤松软、湿滑等原因造成的轮胎打滑、跑偏和行走困难等问题,保证喷雾机的正常行驶和作业。
在采棉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方面,项目突破了采棉机的在线产量测量、基于动态负荷的行走速度调控、指式水平摘锭复合运动采棉机械手的对行和微地貌自动仿形与离地间隙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集成,提高了作业性能,实现我国自走式采棉机的智能化控制升级,掌握了智能化采棉机的核心技术。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棉花种植生产中的打顶和采摘环节劳动量大、机械装备水平较低、关键重大装备依赖进口等问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为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提高了我国棉花产量和质量,实现棉花每亩收入比通过人工打顶、采收增加100元~150元。这一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棉花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新疆等棉花产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来源:中国纺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