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航工业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风雷)生产的JYC-120/10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成功下线,贵州省有了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血煤催生救生舱
2010年8月,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抢险进行17天后的8月22日,一张写着“我们33个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还活着”的纸条,从地下688米深处被传递出来。2010年10月13日,智利33名矿工陆续升井,持续了69天的抢险完美收官,被媒体称为“一个国家的胜利”。
智利矿难救援的成功,震撼了中国各级矿业主管部门领导。2010年10月13日当天,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表示,智利矿难救援成功有重大借鉴意义,“救生舱的建设工作将是整个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
此前,国务院要求,在2013年前,所有煤矿都要安装避险设施的强制令,而强制令的出台基于“血煤”现象。中航风雷打造矿用救生舱正是源于此项要求。
曾有过统计,我国煤炭产量是世界的35%,但其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矿难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10倍,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0亿元左右,黑色的煤也被形象地称为“血煤”。2010年3月1日的内蒙古骆驼山透水矿难,于3月14日宣布“井下31名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停止井上抢险救援工作”;而3月28日山西王家岭发生透水矿难,抢险八昼夜后,被困职工虽有115人获救,但仍有38人遇难。2010年7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3号文件),明确要求2013年前,所有煤矿都要安装避险设施。
风雷打造救生舱
国务院要求2013年前所有煤矿都要安装避险设施的强制令刚刚出台时,煤炭企业多是持观望态度———动辄数千万元的费用,让矿山投资者望而生畏。转折来自智利,国人从智利这次矿难的成功救援中认识到了紧急避难系统在矿难中的作用。
中航风雷是中航工业从事航空武器悬挂发射装置专业化研制生产单位。在民品方面,中航风雷多年来主要从事压力容器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是国内首家获准国家定点专业生产医用高压氧舱产品的厂家,是国家《医用高压氧舱》、《载人低压舱》国标的起草和编制单位。中航风雷成功开发的医用高压、低压舱系列产品、高低压舱群、微压富氧产品等产品,产品遍布国内40多个省、市、地区。其中,低压舱系列产品和低压舱群产品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重点科研实验室,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
而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使用的正是高压舱技术。矿用可移动救生舱的关键技术就是密封压力容器技术,涉及的室内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中航风雷在这方面有30多年的研发积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末,中航风雷拨专项资金决定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2011年1月18日,中航风雷正式与中煤科工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立即开始了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研制。
气压的处理是救生舱研制的关键点之一。矿难发生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当救生舱打开时,高压氧舱可以阻止有害气体进入救生舱,救生舱内的气压为1000千帕,是舱外气压的10倍,舱外的有害气体就进入不了舱内,就像电脑中的防火墙一样。
除了气压问题,救生舱的拆装以及气密性技术也非常关键。受煤矿坑道大小的限制,救生舱需要在井下进行组装,如果拆装技术不过硬,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气密性就是要保障发生矿难的时候,救生舱成为一个安全封闭空间,阻断舱外的有害气体的侵袭。哪怕是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缝,都可能导致有害气体进入,让进入救生舱内的逃生人员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