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数控机床安上自主“大脑”


作者:姜敏    时间:2012-11-08





沈阳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飞阳数控系统安装在广东、辽宁企业的400多台高、中档数控机床上,自2011年运行以来性能稳定可靠。由主机厂独立研发数控系统,使核心部件不再依赖国外厂商的控制和垄断,不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大脑”,而且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推进其产业化意义重大。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而关键部件的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和“心脏”,其占数控机床成本的40%~50%。但长期以来,数控系统依赖进口,数控机床“脑体分离”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经过近4年的潜心研发和1年的市场考验,沈阳机床集团成功开发出当代先进的飞阳数控系统,搭载该系统率先诞生了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且操作简便适用,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点,便可完成自由编程、图形诊断、实时监控等智能化程序,具有自动化、高速化、无人化加工和工厂管理数字化功能。

业内专家认为,自主研发数控系统的成功,解决了外国“大脑”指挥中国数控机床长期形成的“体、脑”分离的弊端,意义深远。由技术开发主体企业独立承担包括研发、测试、直到大规模产业化在内的技术工程,不失为解决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空心化”难题的有效模式。其经验可归纳为:

努力依靠自身力量取得技术突破。据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介绍,在研发数控系统过程中,彻底突破了数控系统的底层技术,掌握了最底层的源代码,从而具备了衍生不同加工功能要求的数控系统的能力。该系统具有与数控机床的高度匹配性,能够按照用户需求制造最优化的数控机床。还可开展针对机床存量市场的再制造,建立二手机床市场,加速由机床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的转变,步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用技术集成实现超越。沈阳机床成立由三国四方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即由上海同济大学分部、沈阳计算机研究所、日本安川电机、意大利菲迪亚公司组成科研攻坚团队。除总部外,沈阳机床把研发设计的支点分设在上海、北京和德国。从2007年开始,集团每年投入2亿多元用于团队研发。

突破数控系统高难技术的是上海研发团队70名“80后”“90后”年轻人。这些具有电气、计算机、机电一体化、伺服技术等专业的人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发,在电脑间和图纸堆里,去啃那些天书般的源代码。比如解决散热问题就攻关多次,软件设计出来如何测试?怎样同硬件匹配?一道道难题被这些年轻人攻破。

有效解决数控系统应用问题,突破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针对市场、用户对国产数控系统认知度不高的现状,沈阳机床集团从服务入手,通过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取得用户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增强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广东富华公司在一次订购100台数控系统后最近又追加订单100多台。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是飞阳数控系统的第一批用户,副总工程师王汉坤说,配置该数控系统的10台立式加工中心,主要加工高精密的汽车零部件。它要求机床“大脑”24小时运转。几个月后,“数控大脑”的智慧令机床操作少走弯路,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其可靠性及稳定性均达到设计要求。沈阳机床计划到2013年,数控系统产量可超过1万台。(新华社记者 姜敏)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