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核处理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吴振东    时间:2012-11-29





  搭载四核处理器,在时下一些智能手机新品中已属“高配”,但你可曾想过,24核手机又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日前,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历时三年研发的24核“复芯”处理器,被有“IC领域奥林匹克大会”之称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正式录用,明年2月全球发布。而据科研人员介绍,该芯片最有可能应用在手机等民用通信设备上,为人们带来新奇体验。

  继2012年“复芯”16核处理器在ISSCC年会上发布之后,复旦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被国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认可和录用,让复旦科研人员备受鼓舞。在中国大陆,除了复旦的这两项研究成果外,处理器领域只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龙芯”曾在ISSCC年会上发表。

  “‘核’多虽然力量大,但相互间的协调更重要。”项目负责人之一、复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曾晓洋教授表示。而此次研究成果能获得权威专家认可,就在于团队在“多核处理器核间通讯方案”上取得了突破。

  在前一代芯片设计的基础上,最新研发的24核芯片又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多核的核间通讯能力。“比如‘片上网络技术’,就像把互联网搬到了芯片上,通过‘建设’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形成芯片上多核之间的高速信息交互通路,极大提高核间通信的效率。”实验室副研究员虞志益说。

  效率究竟能高多少?“理论上,24核处理器应用在手机上,性能将是单核处理器的12倍以上。”曾晓洋说,“这会带来用户体验的极大改变,当然也需要有各种软件来体现出处理器的优势。”

  目前,碍于成本和生产技术所限,包括“复芯”在内的一些两位数多核芯片在世界范围内还只是实验室中的概念和样品。

  “就算是64核我们也能去攻关,但我们更希望自己的芯片不是仅用在特殊领域,而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曾晓洋说。

来源: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