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綦峰岩) 5年内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成为国际品牌在中国的集散地;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昨日,在即墨小商品新城举行的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暨即墨国际商贸城“千亿”增长计划、即墨小商品城全球招商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即墨市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即墨城区西部打造一座交易额超过千亿元的市场群,其中包括年交易额200亿元的即墨小商品新城、年交易额300亿元的即墨品牌服装城、年交易额100亿元的即墨服装市场扩建改造项目、年交易额100亿元的即墨针织城等市场。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即墨行暨即墨国际商贸城“千亿”增长计划活动以及即墨小商品城全球招商启动暨签约仪式将于8月8日正式举行,该活动以驱动、升级、跨越为主题,以联动全球商品、带动市场经济、促进即墨繁荣为口号,分为即墨国际商贸城“千亿”增长计划启动仪式和产业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两大板块。
“千亿”计划“买卖”全球
即墨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巩志良告诉记者,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结合政府、行业及市场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全国百余个城市的市场或市场群在诚信、规模、品牌等方面提档升级,以此拉动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全国行活动的推广与落实,促进中国市场年交易额万亿增长计划的实施。而即墨国际商贸城“千亿”增长计划是指,即墨以“买全球,卖全球”的产业概念,将吸引上万种商品、上万家品牌企业,实现将即墨打造成“千亿级市场”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即墨市在城区西部规划了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即墨国际商贸城,依托即墨传统商贸优势,以位列全国市场三强、年交易额超过120亿元的服装批发市场为基础,建立以服装板块、小商品板块、农产品板块、家居建材等四大板块为主体的区域商贸集群,成为名品(名厂)直供交易展示中心。据介绍,即墨国际商贸城主要包括即墨小商品新城(预计年交易额200亿元,下同)、即墨品牌服装城(300亿元)、即墨服装市场扩建改造项目(100亿元)、即墨针织城(100亿元)、即墨鞋城(100亿元)、即墨外贸城(200亿元)、即墨农产品批发市场(100亿元)、即墨布匹辅料市场(180亿元)、即墨家具建材市场(100亿元)等。
“商贸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民生产业。”巩志良告诉记者,小商品新城占地162亩地,但是却能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而即墨国际商贸城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促进即墨商贸市场整体升级和产业集聚、做强做大批零展贸生意,还能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创造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形成总计超过25万个就业机会,每年为社会创造价值过百亿元的商贸及配套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品牌集散地
即墨小商品新城是即墨国际商贸城项目的二期,占地162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位于即墨国际商贸城核心区中心位置,紧邻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周边商贸业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日均客流超过20万人次。即墨小商品新城目前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9月底前主题工程封顶,计划2014年投入运营。据介绍,小商品新城可吸纳安置经营商户5000户,带动直接就业3万人,预计市场交易额将达200亿元。
即墨小商品新城负责人朱宏基告诉记者,小商品新城的业态布局将与服装市场互补发展、错位经营,主要设置箱包、皮具、工艺品、日用百货、鞋、辅料等经营业态,按照业态布局小商品新城将利用品牌招商和产业招商两大手段锁定客户目标,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和相关产业商户。“即墨小商品城主体工程设计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巩志良告诉记者,招商虽然刚启动,但是意向客户就基本上填满了小商品新城,“五楼主要设置了商品仓库、地产品直销店和电子商务,四楼目前一半是国际时尚城,一半是海宁皮草城,”巩志良告诉记者,国际时尚城将汇聚经营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上万种特色商品和时尚名品,涉及珠宝饰品、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十余个大类,目前已经与意大利手工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这个协会是意大利最大的商业联合会,他们旗下有几千个品牌,将来我们将引入最受中产阶级欢迎的二三线意大利品牌,这些品牌原产地必须是在意大利,而不是在外包地生产。”巩志良认为,这一合作的达成将使即墨成为意大利品牌在中国的集散地。除此之外,小商品新城还与阿根廷、以色列、法国等国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批发市场建立国际品牌集散地被巩志良认为“这是在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首创”,这一创举将会引领即墨商贸业走向高端。“三楼是小针织、鞋类、箱包,二楼是孕婴童大世界,一楼是工艺品、装饰品、日用百货等,负一楼则是停车场和汽车装饰类商铺。”巩志良介绍说,即墨小商品新城是在总结世界先进商贸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打造的全新第五大商贸平台,小商品新城投入运营后,会缩小与义乌、常熟(楼盘)等市场的差距,成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级小商品集散中心,真正形成“南义乌,北即墨”的市场格局。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