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招商引资成发展强力引擎


时间:2013-08-19





延长集团、陕煤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纷纷入驻

近日,江苏常熟市富民纺织责任有限公司在紫阳考察后,决定投资8000万元在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纺织和服装加工厂,该项目落地建成后将解决800名劳动力就业。随着延长集团、陕煤集团、陕西有色等大国企及富民公司这样的省外企业相继入驻,紫阳目前已有3家全国500强和省内外15家企业落户加盟。

盘点紫阳近年间招商引资工作,亮点频现:3年累计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引资额达113.5亿元;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县;今年上半年引资28.5亿元,资金到位率位居全市第一;与此对应的是,2011年进入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前10名;2012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名……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彰显着:招商引资正成为紫阳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吹响进军工业号角

“紫阳经济长期低谷徘徊,除基础条件制约外,其原因在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占了主导地位。”2006年,时任县长的王晓江在调研后瞅准问题症结:“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走产业化、工业化之路,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促进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拿什么优势去招商引资上项目?

紫阳的决策者们用心找到答案:富硒资源丰富、水多地广、矿产分布广泛、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按“优势资源依托,规模企业引领,大项目推动,园区化承载”思路,该县围绕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个方向编制了《招商引资项目册》,包装项目60多个。县上每年在预算内挤出3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项目前期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表彰奖励基金。

紫阳提出“绿色招商”口号,抬高了进入门槛,宁可“逼”退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也要把山清水秀的好环境保护下来。

如今,紫阳五大“工业旗舰”龙头引领作用逐步显现,锆刚玉一期生产线建成投产、二期生产线开工建设,电解锰项目稳步推进,恒佳板石和平、东木矿区投入试生产,钒钛磁铁矿开发项目已获省国资委批准。全县工业由小到大,规模企业由2007年的9户增加到25户,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03亿元增加到32.68亿元,实现了工作重心由传统农业向推进新型化转变,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级降耗型转变。

招商引资全面提速

瞅准国内500强和省内外大型企业,紫阳主动出击叩门招商,点对点对接。陕煤集团投资5亿多元的富硒矿泉水项目即将正式投产,年生产30万吨的生产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将成为安康市发展富硒食饮品产业领军企业。

加强跟浙江、福建和驻陕台商等大型商会的接洽联系,组织招商小分队上门开展专题推介。上半年该县赴深圳、泉州、金坛等地开展招商活动9次,先后邀请投资企业到紫阳考察洽谈60余人次。天道酬勤,梧桐栽好引来“金凤凰”。道教养生谷旅游开发项目、超宽网络集成终端产品项目、山东新稀宝富硒微量元素荞麦蛋白质粉开发项目等项目已先后落户紫阳。

“我是紫阳人,县上有这么好的政策和服务,我不返乡创业回报父老乡亲还等什么?”郑远元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郑远元原本在外地发展,去年回乡投资2亿元实施富硒中医药养生度假综合开发项目。紫阳高度重视聚集和激活民间资金,广泛动员县内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紫阳投资兴业,积极给予业主项目扶持和政策支持。一批在外地的紫阳籍创业者,纷纷返乡创业。目前,全县内资企业已达853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882户。

“软硬兼施”优化环境

企业引来了,如何使其及时“生根开花”形成效益,达到企业和地方双赢?“客商安心才会舍得投入,企业发财我们才能发展!”县长梁涛的话掷地有声。

财政虽捉襟见肘,但紫阳对“硬”环境却舍得投入。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基础先行”战略,一大批市政工程先后建成投用,以超常规的建设速度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一期基础设施,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

“我看重的是紫阳的投资环境、领导的亲民作风和干部群众的务实精神。”韩国longic株式会社社长郑勤学如是说。他的项目从洽谈、落地到开工建设,得到县上贴心服务,仅用了18天时间。目前,投资8000万元的超宽网络集成终端产品项目已开工,成功弥补了紫阳电子产品加工类项目空白。

软硬件齐抓,营造好环境。县上主要领导经常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建设工地,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难题。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客商投诉必究制,从项目前期准备到投产达效,跟踪服务不断档。今年新签约的10个项目均已开工,履约率100%;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14.49亿元,占资金到位计划数的72.44%。

为让企业不为资金瓶颈所困,2012年紫阳专门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县内企业支持力度。目前已有32家企业与商业银行达成融资意向7.74亿元,落实贷款近2亿元。(闫锋 刘攀 记者 孙文生)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