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山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省建设“两强一堡”、全州建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稳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
一、1—7月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
1—7月,全市共实施国内新签及结转经济合作项目37个(结转项目25个,新增项目12个),本期实际到位资金32.5亿元,增长45%,占州下达任务的67.7%。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2.6亿元,增长42.8%,占州下达任务的69.7%;省内州外到位资金19.9亿元,增长49.8%,占州下达任务的66.4%。实际利用外资207万美元,占州下达任务的99%。
二、招商引资工作呈现的特点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资金到位率、签约成功率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1—7月,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5亿元,同比增长45%;成功签订《文山市10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及产业链建设项目》、《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文山植物保护产品生产装置建设》等项目协议10个,协议总投资达55.18亿元;《盘龙河二期综合治理项目》、《蚂蝗塘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河东路拆迁改造项目》、《文山市幼儿园整合项目》等11个项目正在洽谈。
(二)考察项目热点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多层面的扶持政策出台和我市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到文山市考察项目的企业、客商明显增多,领域不断扩大。1—7月,共接待意向性投资者50批次,考察内容涉及农业、房地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及服务等多个行业。
(三)储备项目的质量和定位进一步提高。
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开发、收集、储备和包装工作力度,深入挖掘三七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资源开发等优势项目,共储备项目106个,其中:工业项目 61个、农业项目9个、商贸项目7个、其他项目29个。组织申报文山市生物农业科技园、石材加工、滇东南国际商贸城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7个,其中滇东南国际商贸城、10万亩银杏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已被纳入2013年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
(四)招商引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是积极引导、带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责任到人,跟踪服务。按照责任分工,协助客商进行项目论证、申报、批复、环评、立项等手续办理,落实项目用地、签署用地合同、清除地面附属物,解决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做到全程跟踪服务。三是提高工作主动性。主动出击寻找招商目标,对来我市考察洽谈项目的客商热情接待。四是及时收集项目的进度和投资状况,为领导掌握情况、协调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招商项目的规划、包装、推介的水平还不高,缺乏一批有分量、上档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好项目、大项目。
(二)利用外资难。
由于受地域、区位、土地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市招商项目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强。目前无在谈外资项目,多年来,利用外资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三)制约招商引资的瓶颈较多。
较为突出的首先是土地问题,全市建设用地资源储备不足,大部分项目用地无法获得审批,落地困难;其次是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通常在项目引进后,才启动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很难做到一次性、大批量的征收土地和建好标准化厂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效果,影响企业及时顺利入园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抓好项目跟踪服务。
以服务重大项目为重点,认真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制、包办制等服务措施,加快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和建设进度,积极做好氯碱项目一期、福寿街片区旧城改造、南药公司三七深加工、10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及产业链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着力创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二)创新招商理念,推进产业升级。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确定“选商选资”理念。要转变工作理念,不但要招商,更要选商,重点引进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型和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进驻,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完善重点产业规划,制定完善针对性更强、差异化更明显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创新招商方式方法,提高引资实效。
不断推进政府招商、以商招商、以园招商、展洽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明确招商引资任务目标,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四)抓好对外宣传推介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媒介和各种展洽活动,宣传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服务优势、劳动力优势、园区投资环境等,推介优势项目,吸引州内外各类知名企业入文发展。
(五)推进项目履约落地及建设工作。
切实加大项目落地推进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按时间进度完成或超额完成。加大落地项目的建设力度,对确实无能力投资建设的项目进行清理,另行安排项目或招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
来源:商务部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