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2013年,德阳面对既定目标,围绕产业提升、项目攻坚,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抓源引流,抓纲带目,力争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式下,德阳早已超前谋划并抢抓机遇,通过深入推进“开放突破”,提交出一份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绩单”。
在第十三届西博会上,德阳成功签约130个项目,引资733.25亿元,比上届增长26.24%;今年1至9月,引资到位资金494.0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7.8%,同比增长27.52%。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31.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0亿元的82.9%,同比增长24.25%……
这组连创新高的数据佐证着德阳“开放”的成果。
一系列数据,无不折射出德阳“科学招商”的明晰思路:依托本地优势产业,紧跟未来产业风向,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容量和聚集度,大力推进“两化”互动。
科学布局产业板块同步驱驰
翻过GDP1000亿元篇章,德阳正在快速增长中实现产业转型。面对国内装备业下行、灾后恢复重建后期外部支持减少等挑战,德阳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项目攻坚、产业提升、开放突破、作风转变”建设,为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奠定基础。
成渝经济区“领涨”中国西部板块价值,德阳所在的成德绵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德阳必须树立更强的忧患意识、更强的进取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两化’互动发展为抓手,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开放突破、作风转变’活动,开拓奋进,求真务实,努力把德阳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局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说。
既面临东部产业转移的第三次浪潮,又面临自身产业格局的不断重组、重构,德阳正由围绕重装龙头配套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的工业转型,更加强化规划引领的科学招商,推动德阳工业“绿色”变革。
今年,依托优势产业和重装基地建设,先后引进了深圳四川商会投资120亿元的西部模具产业园项目、四川泰明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和四川万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98亿元的轻型运动飞机及轻型运动飞机、轮船、赛车发动机生产制造项目、投资12亿宏华石油装备产业园项目、投资10.3亿元的北新国际机械城项目、万立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6亿元的万立光机电产业城项目,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
围绕“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业规划,德阳市招商部门将“提升产业、壮大根本、补足短板”作为自身使命。在投资载体的打造上,则特别注重体现德阳的地理、资源和环境比较优势。
对外错位竞争、科学发展,坚持招大引强;对内则秉承“一盘棋”的思想,坚持把德阳作为“大窗口”来谋篇布局。
成绵高速复线全面贯通,什邡、绵竹一举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迈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使两地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什邡经济开发区依托“一区两园”,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食品产业;绵竹经济开发区则抢抓富士康、仁宝、联想等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在成都建设生产基地的机遇,高标准配套建设中国西部钣金模具产业园;中江抓住成德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瓶颈即将打破的契机,正加快建设辑庆-兴隆工业园。
与此同时,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提升计划已然启动,不同于以往工业“单兵突进”的格局,德阳各经济板块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成“骑兵队”同步驱驰。
精准招商 布局城市“未来经济”
2012年,德阳被确定为 “全省科学招商示范市”之一。找准地方政府在中国第二代开放经济中拥有开放的主动权和设计权这个最“核心”,德阳率先迈入了“精准化”招商时代。招商部门主动参与布局城市的 “未来经济”,显现出独特的智慧与创新。
当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德阳根据自身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强大优势,迅速聚焦储能产业与航空装备制造业。目前,锁定储能产业的精准化产业链招商已经筑起一片产业高地。
投资62亿元的博力迅大容量棱柱形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生产制造项目、黄铭锂动力材料公司3000吨纳米磷酸铁锂材料产业化项目,引来产业集聚效应。投资10亿元的禧丹佛纳米锂电池项目、投资7.7亿元的海南宗信达铝空燃料电池项目、投资6亿元的攀化科技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迅速落户;延续产业链,南京嘉远公司的电动汽车产销总部项目入驻德阳。
2012年末,一条“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储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德阳芯、世界造,世界车、德阳产”——德阳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抢滩西部储能产业高地。
与众不同的是,德阳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做的不仅是“引进来”、“连起来”,在项目的入驻发展中,更有主动的“参与进来”。
最近,石墨烯项目在德阳市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园区内中试成功,招商部门立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牵线搭桥”——推动其与同样为德阳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引进项目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企业合作。石墨烯与磷酸铁锂的融合将促进未来动力电池发展,更将为德阳再增几百亿产值。
“开放突破”与“德阳创造”两翼齐飞的背后,是“引资”与“引智”的双轮驱动。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德阳按照 “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以科技人才引领招商引资”的思路,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双百工程”。
“新的经济形势下,西部地区显现出大开发、大资源、大市场的后发优势,德阳正在以科学招商引领产业变革。”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表示。
布局未来,民生为本。千亿产业集群再添德阳新名片的同时,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设及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在次第开花,不论是泰国泰玺公司投资3.15亿美元的文化产业园,还是广东恒大集团投资23亿元的华府CBD、重庆百货(600729)投资20亿元的汉正广场,无一不让这座闻名全国的工业之城散发出一股向现代化宜居都市迈进的清新气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