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着力打造“白药之乡”品牌


时间:2012-10-17





云南省武定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气候资源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山林土地广阔,适宜种植各种中药材,发展天然药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武定县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和中草药种植传统。据中药材资源普查,县境内均有中药材分布,共有801种中药材,隶属195科、488属,尤以滇重楼、苦良姜等最为知名;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草乌、附子、板蓝根、滇重楼、当归、三七、桔梗等60多个品种先后试种成功。进行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有20多种,可为生物药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武定县立足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了建设“白药之乡”的战略目标,把做强做大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重要举措。同时,紧紧抓住云南省科技厅“云药之乡”认定和项目实施的良好机遇,经过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强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

  武定县引进云南白药集团,在白路乡关坡转让近2万亩荒山,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并组建了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几年来的发展,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6100余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300余万元,无形资产1156万元。公司现有科研和管理人员62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人,博士后2人以及20多人的中、初级技术队伍。公司基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搭建了一个可供野生中药材驯化、繁育、种植、试验和研究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已收集全部重楼属植物中的23个种,建成了世界上最为齐全的重楼活体种质资源库。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及州科技局等10多项工程、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在重楼、黄草乌、红豆杉、金铁锁引种驯化繁育、栽培技术体系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成了集云南道地药用植物及彝药植物品种资源保护、开发、科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百药园”。根据集团公司给予的政策,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公司开展了重楼、黄草乌和金铁锁等药材品种的购销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公司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展、完善,药材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

  据介绍,该基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加快了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截至目前,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各级投入1600余万元,县财政投入320万元,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建设,建成了白路关坡基地智能化温室、钢塑大棚、水利管网、电力、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管理中心、培训接待中心、专家楼等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初具规模,搭建了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旅游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技术示范、技术推广平台。通过基地的辐射和示范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种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8年,全县推广种植黄草乌、附子等中药材0.74万亩,实现产值3326.4万元,农民增收571.5万元;2009年全县推广种植中药材1.1万亩,实现产值4001.6万元,农民增收1260万元;2010年全县推广种植中药材1.5万亩,实现产值4893.4万元,农民增收1626.7万元。2008年至2011年,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上缴税金达5000余万元。“云药之乡”建设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

  社会效益显著。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利用已建立的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与中国药科大、北农大、武汉大学、上海康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州、县下达的重楼、金铁锁、红豆杉等稀缺中药材和草乌、附子等特色中药材品种的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及GAP技术规范研究等一批科研和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重楼引种驯化繁育、栽培技术体系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黄草乌、附子等特色品种已扩大示范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先后扶持武定县中药材种植、教育等经费近百万元,支付基地周边群众劳务费300余万元,带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上千批近万人次到白路关坡基地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云药之乡”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武定县对外开放,促进了全县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全县对外影响力,提高了武定的知名度,“云药之乡”的品牌效应显现。

  生态效益凸现。基地通过林下资源种植中药材等模式的推广运用,推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中药材种植按照GAP技术规范种植,大量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和高毒高残留量农药用量,中药材生产全程可控,产品绿色环保、安全。杜绝工业污染,减少人为污染,有效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中药材种植产业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