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份举行的第六届贸洽会上,阜南县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参展的黄梨成了“明星”:这些黄梨均重在一公斤以上,吸引不少市民品尝,并仔细询问价格、品种、订购方式,这让合作社社长王朝向喜上眉梢。
2006年,阜南县苗集镇的王朝向在河南见到了一种表皮呈黄色、个大、肉厚、核小的梨,并得知该梨名叫“晚秋黄梨”,特点是味道浓香、适口,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适合淮河流域的土质和气候,便萌发了种植的念头。
回乡后,王朝向将想法汇报到村里和镇里,经镇、村两级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引种黄梨切实可行,于是在2007年引进试种。第三年,黄梨亩均产量达到了3000公斤、收入达1.5万元。
见到效益后,苗集镇黄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适时成立,先后带动426户农民入社从事黄梨种植。“我们的‘晚秋黄梨’口感好,销量供不应求,现有种植面积达到了2150亩。”王朝向介绍说,近两年,兴农合作社又注册了产品商标,黄梨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晚秋黄梨”品牌逐步提升,迅速成为市场上的“金果果”、“香饽饽”,除打开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到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
如今,许多村民依靠种植黄梨过上了幸福生活。记者采访时,正在果园里采摘黄梨的苗集镇前进村村民李少芬说:“你看这晚秋黄梨,个大,口感又好,市场上可以卖12块钱一公斤,收入很可观。”
“苗集镇黄梨产业从苗种引进到规模种植、从个体村民零星种植到成立专业合作社,每一步都离不开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辐射带动效应的提升。”苗集镇负责同志表示,发展特色产业,就要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村民,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示范辐射效应,带领更多农户走共同致富之路。
走在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黄梨生产基地,只见水泥路直通田间地头,灌溉水井合理设置,电线也拉到地头,排水沟塘的清淤工作基本完成,整个生产环境非常优良。记者采访时获悉,在黄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性的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用于晚秋黄梨基地建设的资金达到2000万元。
今年,阜南县确定把黄梨作为一项产业进行发展,提出“把阜南打造成为中国晚秋黄梨基地和中国晚秋黄梨之乡”,县政府成立了晚秋黄梨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利用几年时间,将全县晚秋黄梨面积发展到10万亩,使“晚秋黄梨”成为阜南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
“今冬明春,阜南县将实施新建黄梨生产基地5000亩,其中建设千亩以上黄梨示范园1个、500亩以上基地6个。”阜南县政府有关同志说,目前阜南县已制定了扶持黄梨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对流转土地用于种植黄梨的给予奖励,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的黄梨储藏企业奖励30万元等,这将引导黄梨产业迅速发展。
来源:阜阳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