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是“中国草莓之乡”,其下辖光明山镇是“中国优质草莓基地”。为搞好草莓产业,光明山镇以小营村为龙头舞起了“有机草莓”的大旗。眼下正是大棚反季草莓种植的关键时节,“有机草莓”发展的如何?记者昨日上午来到小营村,实地采访。
在“庄河小营草莓专业合作社”新建的有机草莓种植园内,17个长100米、宽10米的温室草莓大棚整齐地排列着。为了使棚内草莓可以接受光照并增加棚内温度,工人们正用自动卷帘机卷起盖在大棚上的草帘。大棚内温暖如春。“有机草莓”被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着,仅有茎中伸出的一条条小枝和大片深绿色的圆形叶子露在外面。由于今年雨水较多,新建大棚电缆等硬件设施的筹备较为困难,因此园内17个大棚中的草莓较其他大棚草莓生长慢了许多。
小营村首家试种有机草莓的张杰向记者介绍说:“以前种植普通草莓,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3万元,而种植“有机草莓”收入能翻一番,达到6万元。”村支书由忠华告诉记者,小营村从最初2个“有机草莓”温室大棚发展到去年的104个,今年又在合作社的努力下新增17个。日前,该村向农业部申请有机草莓认证也在顺利进行中,这给百姓增加了很大信心。
眼看“有机草莓”就要给全村带上一条致富路,可新问题又让农民犯了愁。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小营村的“有机草莓”卖得并不好,收购商将价格压得很低,大部分农户都只是“保本”,没怎么赚钱。“有机草莓底肥不使用化肥,全靠酵素、锯末、干鸡粪进行人工发酵,平时用榨油剩下的豆饼施肥。而且有机草莓不使用任何激素催大,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因而成本比普通草莓高出30%以上。市场销售价得在30元左右才能赚钱。”张杰告诉记者:“今年人工成本比往年高出很多,往年工人6元/小时,今年涨到9元/小时。”加之现在很多卖场的草莓都打着“有机”的牌子,售价又仅是有机草莓的1/3。大部分市民对有机草莓真假难辨,更多程度上倾向于所谓价格便宜的“有机草莓”。
面对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有机草莓,合作社负责人很无奈:“我们也曾派多名销售人员向各大超市卖场推销我们的有机草莓,虽然一比较马上便能看出差距,但大部分超市还是因为价格问题对我们的草莓望而却步。”庄河草莓现已形成产业主导、企业运作、区域布局、规模经营的发展新格局。最近五年,光明山镇草莓大棚每年以近千个数量递增。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温室大棚12000个,分布全镇各村,生产规模达到了33320亩,鲜食草莓产品占据庄河地区市场的 80%。草莓的大发展无疑是给今后“有机草莓”的升级转型创造了优势条件。“有机草莓”能否卖出好价钱,能否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成为有机草莓能否推广开来的“瓶颈”问题。
采访中专家指出,有机草莓要打开市场,首先品牌要“保纯”。庄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实现有机草莓生产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以良好的品质建立百姓对有机草莓的信心与信赖,创建值得信任的有机草莓品牌。其次对有机草莓销售定位的把握也很重要。前期有机草莓的发展规模有限,虽品质高于普通草莓,但价格也高出很多。因此前期有机草莓的销售应摆脱“提篮小卖”的模式,瞄准消费人群,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可以开展草莓采摘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实地考察体验,对有机草莓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可。未来形成规模化生产后,有机草莓成本降低,价格适中,伴随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最终会走入千家万户。
来源:大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