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绿色食品”在莼菜之乡崛起


时间:2013-03-12





人勤春来早。3月4日,在风景秀丽的利川市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村民沐浴着早春的阳光,开始春耕忙碌。在月琴坝村二组的一块莼菜田里,莼菜种植大户邱先成和七八个村民一道筑田坎和清理杂草。

  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是利川野生莼菜发现地和莼菜母本园重要基地,全区现有莼菜3200余亩。近年来,利川市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加大莼菜的种植推广和开发利用,全市现有莼菜留存面积3万余亩,2012年全市莼菜总产量超过3万吨。


  “中国第一绿色食品”


  莼菜在植物学上属睡莲科莼菜属,为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在作物学上是珍贵的水产蔬菜,其貌似姣美的睡莲,碧绿鲜嫩,裹胶晶莹透明,状如鱼髓蟹脂,食之柔滑脆嫩,风味独特,被誉为“中国第一绿色食品”。因其水中的嫩茎中分泌出似琼脂的黏液(俗称裹胶),富含锌、锗,又被称为“生命蔬菜”和“美容蔬菜”。


  莼菜在中药学上为道地中草药,具消渴热脾功效,能治热疸,厚肠胃,解百毒,其胶质中所含葡萄糖甘露聚糖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又被称为“人类的免疫促进剂”。


  “莼菜之乡”的由来


  莼菜适宜在海拔800至1300米的地域生长,生存在无污染的水域,对水源和水质要求较高。利川市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地处巫山山脉与武陵山脉的交会部,境内平均海拔1212米,气候独特,有适宜发展莼菜产业的先天优势。


  利川是现存野生莼菜原始群落的栖息地。上世纪40年代,新西兰传教士路易·艾黎在利川凉雾乡花台当神父,经常杂食当地人称为“马蹄草”的佛宝山莼菜。1963年7月,原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周凌云到佛宝山考察,认识了利川莼菜,为后来的莼菜研究奠定了基础。1964年10月,已是亚洲和平理事会理事的路易·艾黎再次来到利川,要求再品尝莼菜。但当时只认识到莼菜可以食用,并没有进行野转家培育,更未形成批量生产。


  198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杨金月先生到利川采风,在佛宝山拍摄了一组野生莼菜原始群落的画面,随后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引起世人的关注。同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会社社长高野善隆先生来到利川,考察了佛宝山的野生莼菜资源,认定其裹胶丰厚,芽粗壮,品质远优于江浙莼菜,并论证了利川具有适合批量栽培莼菜的气候条件,水源保证及土地资源。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会社黑羽邦部长和工程师池内文男先生在原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品集团业务代表的陪同下来到利川,与利川佛宝山水库管理处洽谈有关莼菜基地建设、莼菜加工厂建设、莼菜出口日本市场等有关事宜,并开始莼菜的野转家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


  1988年农业部拨款支持利川莼菜基地建设,实施莼菜产业化。至1992年,该市有莼菜基地1.2 万亩,莼菜加工厂两座,年产成品莼菜1800余吨,创产值2000多万元。1995年,国家农业部、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利川市被授予“中国莼菜之乡”荣誉称号。


  1998年,利川市将莼菜列为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予以重点扶持,该市莼菜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1999年4月,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几年后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出口量居第一的莼菜专业生产厂家。2002年,利川“天佛”牌莼菜被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全省六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品牌之一。200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利川莼菜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利川莼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2010年,利川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其中莼菜基地面积达3万亩。2011年,利川“山野莼菜”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当地最富盛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至此,利川莼菜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快速迈进。目前,莼菜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莼菜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种植大户的致富梦


  今年50岁的邱先成原是佛宝山药材厂分场的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莼菜和黄连载培技术的推广,对莼菜种植有独特见解。工作之余,他自己也种了少量的莼菜和黄连。


  三年前,邱先成所在的企业开始改制。下岗后的邱先成靠自己过硬的种植技术,在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承包荒山和水田种植黄连和莼菜,并以莼菜为主。佛宝山生态独特,耕土面积十分有限。下岗第一年,邱先成抓住机遇,一举承包了33亩莼菜田,第一年就赢利十多万。依靠这几十亩莼菜田,邱先成细心经营,用心呵护,去年,每亩莼菜为他赚回近5000元的纯利。


  “佛宝山是利川莼菜原产地之一,现在政府又十分重视佛宝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相信佛宝山莼菜产业未来会更好。”对于明天,邱先成信心十足。


  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虽是早春二月,但在该市凉雾乡马前村莼菜主产区,村民已开始忙碌起来。顺着马前村通村水泥公路前行,公路两旁都是错落有致的莼菜田,大块的莼菜田清澈见底,春风拂来,吹皱一池清水,和着乡村清新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村民黄前志告诉记者,他家六亩水田多年前就全部改各种了莼菜。“莼菜每亩收入最多时可上万元,最少也有数千元,比种水稻不知强了多少倍。”黄前志说。


  凉雾乡是利川莼菜主产地之一。近年来,该乡把发展莼菜作为重要的特色农业,大力扶持推广。目前,该乡已形成以马前村为中心,涵盖附近七里沟、陶家沟等8个行政村的连片种植区。去年,利川市把凉雾乡莼菜基地建设纳入全市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样板建设范围,投入200多万元,新建排灌沟渠2.8公里,维修基地道路10公里,改善当地莼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去年凉雾乡新发展莼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70亩,从今年起,该乡计划每年增加基地面积1000亩,逐步向当地最大的莼菜标准化基地迈进。

  走进位于利川农业科技园的山野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里存储莼菜原料的大桶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包装产品。公司负责人瞿亿州告诉记者,蛇年春节,公司莼菜产品供不应求,仅本地市场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元,武汉及周边地区市场更是供不应求。去年,该公司累计生产莼菜1600吨,实现销售收入4300多万元。


  2012年,山野食品与湖北工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成功分离莼菜裹胶与叶片。今年,该公司准备新上三条生产线,其中两条均与莼菜有关。一条是礼品瓶装生产线,一条是莼菜饮料生产线。无独有偶,该市多仁多食品今年同样将新增三个生产车间,重点生产莼菜口服饮片及莼菜即食食品。目前,公司已启动建设,预计今年5月投产。


  随着“两路”的开通,该市一批本土企业抢抓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机遇,研发新品抢占旅游市场。目前,该市已拥有各类莼菜生产企业30余家,去年全市莼菜产业实现总产值3亿元。随着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利川将抢抓机遇,借力发展,推动莼菜产业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


来源:中国利川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