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重塑“小杂果之乡”美誉


时间:2013-04-10





  4月7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园内,果农阎法银正忙着给新栽的椹树培土、施肥。

阎法银种了15棵椹树,每棵树年产七八百斤椹果,年收入达2万多元。对于今天的好日子,老阎还不满足。听说县里从外地引进的椹树新品种果实大、结果早、产量高,老阎又腾出了自家的2亩棉花地,改种了椹树。

夏津县地处黄河故道腹地,沙化土地面积大,是鲁西北著名的“小杂果之乡”,由于近年来果品质量下降,全县果品经济逐渐衰退。为了重塑“小杂果之乡”的美誉,该县把“社会要绿、农民要富”紧密结合起来,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全面提升果品产业。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在引进优良品种上大做文章。坚持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种,把国内名、特、希、优果树品种引进栽植。“我们在对经济林示范园区内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又组织林业技术人员远赴陕西杨凌、江苏宿迁、河北石家庄等地考察,目的就是能够找到既适合当地土壤生长又优质高产的果树苗木。 ”该县林业局副局长王百林介绍说。

如今,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成功引进国内最优良的桑椹和柿子树进行栽植,提高观光采摘园档次;馨秋种苗公司推广示范自主研发的德玉香梨。近两年来,全县新发展特色经济林7000余亩,果品面积达10.8万亩。

“特色经济林种植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能美化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谈起自己的“弃商从农”之路,该县田庄乡小于庄村村民韩美印信心满满。前几年,韩美印放弃在城里的生意,回到家乡租了200亩地种植油桃等果木。现在他的果品事业蒸蒸日上,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该县以“龙头企业+基地+沙农”运作模式,推动林产工业发展。目前,全县林产品加工企业400家,全县林业龙头企业泉林纸业和盛达纸业,2012年销售总收入突破15亿元。成功引进山东卡洛斯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全县葡萄、苹果、梨、桃、山楂等果品种植面积迅速扩展。

该县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椹产品研究所,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和生产了椹果酒、椹果醋、椹叶茶等一系列旅游产品。新引进的东方紫酒集团投资3亿元,对椹果进行深加工。该项目目前已经破土动工,落成后将年加工椹果1万吨。

夏津县发展以椹果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实现了林业生产的初步转型。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46万亩,农田林网网化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25.8%,林木蓄积18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8亿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绿地面积20平方米,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城”。

来源:德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