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东的兴宁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随客家先民一道由中原迁徙而来的花灯文化,是当地特有的民间传统民俗文化。2012年,兴宁市获评“中国花灯之乡”。当前,兴宁正制定花灯文化发展规划等,致力保护传承花灯民俗文化。
近日,记者走进兴宁,一探当地历史悠久、独树一帜历史的花灯文化。
兴宁花灯文化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兴宁花灯集艺术性、观赏性、民俗性于一体,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灯之一。
“兴宁客家地区的传统花灯由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寓意美好,寄托着当地客家人祈盼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愿望。”兴宁市民间协会主席黄红亮介绍说。
由于兴宁的客家先民初到兴宁时人口较少,势单力薄,于是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在客家话中,“丁”与“灯”同音,因此添了新丁,被喻为“赏灯”上灯。生了男丁的人家,便在赏灯时举办筵席,邀请亲友前来庆祝。兴宁地区赏灯大都集中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期间整个兴宁地区热闹非凡,一到晚上,到处灯火璀璨,鞭炮齐鸣,人声鼎沸。
兴宁地区民间传统赏灯节内容极为丰富,赏灯节前要定做花灯,到了赏灯日要派出众男青年,一路边敲锣打鼓边燃放爆竹把花灯请回来,敬放在祖屋上厅正梁架下,“请回来的花灯装饰有‘花带’,1条花带就代表村中当年新添一个男丁就,村中当年新添多少个男丁,花灯就有多少条花带。”黄红亮说。而此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大摆筵席,喜气洋洋。
“如今,兴宁地区的赏灯节依然很热闹,但与花灯有关的一些民俗文化却正在消褪,比如传统花灯制作工艺就遭遇了传承发展瓶颈。”黄红亮说,目前,兴宁全市20多个乡镇都有制作花灯的工艺师,但这些工艺师几乎都已过花甲之年,难觅年轻人身影。
“这些年我免费都招不到年轻徒弟,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枯燥的手工艺都不感兴趣。”,今年68岁的吴国华,是兴宁远近有名的扎花灯艺人。2012年,吴国华制作的六角花灯和观音灯分别获得广东省首届花灯文化节暨第三届洪梅花灯节金奖和银奖。
吴国华10多岁开始扎花灯,手艺早已炉火纯青。但如今这一身手艺也只是传给了儿子,“不过儿子现在外面工作,偶尔回家帮忙做花灯。”
为保护传承历史悠久的花灯文化,2012年,兴宁积极挖掘资源,成功申报“中国花灯之乡”。
“这一称号,对于兴宁花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要,现在兴宁政府已出台了花灯文化发展规划,‘花灯文化博物馆’也正在建设中。”,黄红亮说,相信将来,兴宁花灯文化会大放异彩。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