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豆腐之乡”——淮南


时间:2014-05-21





  2007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安徽省淮南市“中国豆腐之乡”称号。这让200多万淮南市民感到欣喜:淮南作为豆腐之乡终于实至名归。

  淮南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古淮南国建制于公元前203年,历经英布、刘长、刘安三位淮南王而存在81年,是汉初最大的属国之一。而豆腐的发明者就是三位淮南王之一的刘安。

  豆腐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一种传统食品,是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而成,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差不多500年前,中国明朝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募方士数千人,其中有名者为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这样,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豆腐的历史从此开始。后来,人们尊称刘安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当年的楚山也改称为“八公山”。 传说刘安和八公升天以后,鸡犬跑来啄食剩下的仙丹,也飞升上天,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一中国成语典故的由来。

  古时候在中国,豆腐名称很多,有“菽乳”、“黎祁”、“小宰羊”等。大约到了唐、宋以后就称之为“豆腐”了。唐代鉴真和尚在天宝10年,也就是公元757年东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术传进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制作的祖师。豆腐,在宋朝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步成为世界性食品。

  目前,淮南市豆制品产业是中小企业与个体作坊并存。象八公山豆制品厂、吴氏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中等规模豆制品生产厂家仅6家,这些企业以生产可以较长时间贮藏的豆腐成品为主。而一些个体豆腐小作坊在淮南市的各个县区星罗棋布,日产量占淮南市豆制品日平均消费量的95%。在这些作坊中,最为古老的准南豆腐工艺世代相传。

  八公山下的淮南市潘集区祁集乡祁圩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豆腐第一村”。这里的人们世代制作豆腐,村里的古井水质清澈甘甜,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祁圩人就用这口古井里的甘泉,制作出了鲜嫩味美的豆腐。不久前,淮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晓珉来到这里。

  据了解,祁圩村是个不足500户人家的村庄,但做豆腐的足有400多户。一到村口,生豆浆淡淡的腥气和豆腐特有的清香氤氲而来。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热汽腾腾、忙忙碌碌的豆腐制作场景。马上我们要走进的是村民郭志银家的豆腐作坊,了解制作豆腐的全部流程。

来源:华语广播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