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之乡”浮山县 扎根民间的古老艺术


时间:2015-02-09





地处我省中南部的山区小县浮山,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传统民间艺术底蕴深厚,门类众多,尤以“中国剪纸之乡”著称于世,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传魏晋时期,浮山县民间女子即有剪彩帛为花鸟贴插头鬓之风尚和用纸剪制飞鸟花虫贴于窗户的习俗。至明、清时,县内剪纸艺术趋于高潮,后经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在浮山民间艺人世世代代身手相授中,古老的剪纸艺术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走兽、飞禽、山川楼阁、民间故事、寓言等。比如二十四孝、老子八十一化、十二生肖、山西名胜等,就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国剪纸艺术的风格,大体分为南北两大派,浮山剪纸属于北派。其基本特征是质朴、粗犷,用略带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创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风格,是与这里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分不开的。新春之际,在农家的村落院户的窗户上,都会贴上色彩纷呈、图案各异的窗花,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都会无比生动地衬托出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逢娶亲嫁女的大喜日子,更要用各种寓意不凡的剪纸来表达主人家喜气洋洋的气氛,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装点,表达对新人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美好祝愿。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若遇家中有人去世,在发丧时,也会用剪纸做成的器物来寄托对逝世者的悼念和哀思,比如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等。这些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浑厚古朴,有的纤细秀丽,有的玲珑剔透。虽是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既不像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也不像红木古瓷那般价值连城,但它却能牵动着普通百姓的心灵,装点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剪纸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浮山县政府十分重视民间剪纸艺术的收集、整理、创作、交流、推广活动,很多作品屡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作为民间艺术的杰出范例,登上了大雅之堂。从1979年起,剪纸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美国、日本、法国艺术代表团多次来浮山参观学习,他们无不为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竖指称赞。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多次到浮山,对在剪纸艺术取得很大成就的郑洪峨、乔金录等艺术大师进行专访,使浮山剪纸的美誉蜚声海内外。1985年,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浮山县为“剪纸艺术之乡”;1993年,文化部授予浮山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牌匾。

近年来,浮山县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在对浮山木偶、浮山四平书、浮山道情、浮山顶缸等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的同时,特别对剪纸艺术的发展投入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2006年由剪纸艺术家郑洪峨先生创建的“东方艺术博览馆”开馆。该馆设艺术展示中心、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制作中心和郑洪峨民间艺术研究工作室,是集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活动场所。郑洪峨还成立了浮山县剪纸专业合作社,举办了多期剪纸技艺培训班,并带领剪纸能手进校园,培养在校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更广泛更长久地传承。

浮山剪纸艺术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虽土生土长,却古色古香。它带着泥土的清香,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别样风采。

来源:山西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