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年间,沛县肉鸭从年出栏2000万羽发展到亿羽以上。日前,农业部认定沛县为全国生态肉鸭养殖第一县,并颁发了“中国肉鸭之乡”的匾牌。有关专家认为,在养殖跨越发展之后,沛县肉鸭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
11月21日至22日,中国肉鸭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沛县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肉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使沛县肉鸭成为县域经济的大产业、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和辐射全国的大市场等问题献计献策。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中科院院士吴常信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家禽品种,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仍以供应活禽为主。沛县目前引进的肉鸭深加工模式,创新了鸭业发展模式。吴常信认为,创新是鸭业发展的原动力。他建议通过产品创新,多开发一些方便、快餐类的休闲肉鸭食品,拥有自己的“肯德基”、“麦当劳”式的产品,就可使更多更好的肉鸭进入餐饮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化开发。
吴常信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卫生检疫、屠宰加工、保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加强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名牌战略。
加工业是龙头与核心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周光宏认为,目前沛县初步形成了集种鸭繁育、苗鸭孵化、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链。优质充足的货源及不断开拓的市场将进一步推动沛县肉鸭加工业的发展,而从整个肉鸭产业链条来说,加工业应该是该产业链中的龙头与核心。
周光宏在参观过沛县肉鸭加工企业后表示,现在外地消费者对沛县的肉鸭饲养量了解较多,但具体到品牌则了解很少。周光宏认为,加工环节增值最高,要打造全国最大鸭业经济圈,一要有规模,二要适度竞争。
发展要瞄准国家级
基于沛县肉鸭产业现状及全国鸭业广阔的市场空间,省农科院制订了《沛县肉鸭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规划》提出,通过5至8年的努力,我省将发展以沛县为中心的全国最大鸭业经济圈,创建鸭业全国著名品牌群,使经济圈成为全国鸭业的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侯水生表示,沛县肉鸭产业链延伸催化产业集聚,把肉鸭产业做成带动农民致富的大产业,在国内是领先一步的。目前,沛县吸引了国内最大几家肉鸭加工企业落户,年屠宰加工能力2亿羽以上,已逐渐成为徐州乃至周边地区肉鸭养殖和屠宰加工中心。下一步,通过对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把沛县打造成我国首个“鸭业经济圈”是可能的,也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