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健康通辽”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聚集蒙医药人才,全力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使其独特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地域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成为传承蒙医蒙药文化,惠及更多各族人民群众,推动蒙医蒙药国际化进程的新引擎。
通辽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摄氏度,境内盛产各种优质、名贵、天然药材500多种,其中,90%以上可作为蒙药材使用,是黄芪、肉苁蓉、沙棘、锁阳、瑞香狼毒等蒙药材的原产地。同时,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约有5000多万亩,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蒙药材规模化种植。近年来,通辽市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庭院经济、扶贫开发和科尔沁沙地治理,以“草药结合、有序开采”为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集约化连片轮种、有序开采,培植半野生、有机蒙药材,开发区域化、多样化绿色蒙药材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蒙药材种植基地3处,种植面积达9.63万亩,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30万亩以上。
通辽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蒙、辽、吉三省区交界处,境内有5条铁路交汇,正在建设京沈客专快速铁路连接线,是全国14个编组大站之一;3条高速和4条国道贯穿,实现了与北京和东北省会城市高速公路连接;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天津、上海等25个城市,运营航线27条,形成了连接东西、贯穿南北、通关达海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是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今年,通辽市已被自治区正式批准建设蒙药材交易市场。
蒙医药文化渊源久远,蒙医药得到了系统的接续传承,文化瑰宝广受欢迎
通辽市最早的医学记载就是蒙医。明代,在科尔沁游牧的蒙古族同其他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藏医等开始传入通辽地区。蒙医从中吸收了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特点的医疗经验,丰富了蒙医药学的内容。在历史上诞生过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他编纂的《蒙药正典》,被列为蒙医药学的三大经典代表作之一。据地方志记载,17世纪初,原哲里木盟境内大兴庙宇,庙内设有医学塾,成为喇嘛医药(1956年才改称为蒙医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诊治疾病场所。1946年,哲里木盟约有蒙医430多名,除少数在寺庙看病外,大多数散在农村牧区流动行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下,蒙医药事业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蒙医医疗、教学、科研体系。
从研发机构看,自治区蒙医药的研发机构、检验机构、医疗机构等主要集中在通辽地区。拥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学科)、蒙医药学博士点(全国惟一的一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蒙医医院和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0家科研机构,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7个,获得新药批准证书16个,蒙医药产、学、研产业链基本形成。2014年,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成立了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吉林中医药大学深入开展蒙药研发工作,为蒙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蒙医药人才储备看,通辽市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1357人(蒙医人才999人,蒙药人才35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2%。按学历划分,有博士23人、硕士110人、大学本科534人、大专及以下690人。通辽市拥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蒙药学院培养蒙医药专业人才的高校资源,每年培养本科以上蒙医药专业毕业生200余人。随着名老蒙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持续展开,累计有23名老蒙医中医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指导老师,45名蒙中医骨干选拔为继承人。
从蒙医药的传承看,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的蒙医整骨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目前,全市蒙医药已经形成较为严谨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积累了大量文献典籍,有许多传统验方、经典方、秘方、协定方和科研方。通辽市蒙医研究所现收藏十一世纪以来的蒙医药文献388部、536册,汇集了不同时代蒙医药发展的成就和精华。
通辽市总人口32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54万,约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3、全国的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地区。蒙医药因具有“生、猛、简、廉、绿色”的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蒙东及黑吉辽等地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较多的消费人群。
2015年以来,通辽市连续两年召开国际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了蒙医药科技成果和研发产品,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美国、奥地利、日本、朝鲜、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0余名医药专家、企业代表参加,进一步扩大了蒙医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大优势推动蒙医药产业传承发展,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
通辽市副市长贺海东介绍,推动蒙医药发展,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通辽市已经具备4大优势:
一是政策环境优势。在政策扶持方面,通辽市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出台《蒙医药事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蒙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通辽市蒙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资金支持方面,“十二五”期间,通辽市向国家、自治区争取蒙医药产业项目资金1.56亿元,其中蒙医医院建设资金1.16亿元,蒙药产业项目建设资金4000万元。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元作为蒙医药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打造“名企、名药、名院、名医”的“四名”工程,进一步推进了蒙医药产业化进程。2016年,通辽市蒙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创投基金和内蒙古恒石生物产业创投基金已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基金设立后,国家和自治区对通辽市生物制造和蒙药及生物医药这两项产业领域的参股投资将达到1.33亿元,吸纳社会资本2.37亿元。
二是服务网络优势。通辽市现有公立蒙医机构9所、蒙医研究机构1所,其中:三级医院3所、二级甲等医院5所。蒙医机构现有编制1435个,在岗人员2404人,开设病床1853张,2015年门诊患者89.43万人次,住院患者4.94万人次,业务收入6.58亿元。目前,所有综合医院、90%以上的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都设有蒙中医科,80%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蒙中医药服务。正在建设全区最大的蒙医中心医院,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970张,规划投资15亿元,明年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全市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市蒙医医院为龙头、旗县蒙医医院为骨干、苏木镇卫生院为基础、嘎查村卫生室为补充的蒙医四级服务网络初步建立。2015年12月,通辽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三是服务能力优势。有国家级蒙医药重点专科6个,自治区级蒙医重点专科5个,市级蒙医名科15个。包金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医大师”候选人,金玉等3人蒙医工作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名蒙医工作室,27人被评为自治区基层名蒙医,建设了35个基层蒙(中)医馆。
四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近几年来,通辽蒙医药产业初具规模,特色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活力和发展潜力日趋凸显。在全国大规模专业生产蒙药的5家企业中,通辽市的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和内蒙古库伦蒙药厂建厂最早,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目前,通辽市蒙药品种有丸剂、片剂、颗粒剂、散剂、硬胶囊剂、口服液等六大类,是全国蒙药生产品种最全的地区。其中: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蒙药品种达到240多个,量产的品种50多个;库伦蒙药14个独家品种,有15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104个有批准文号的品种,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产品48个,非处方药产品36个。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健康通辽”战略,建设全国蒙医药产业的核心区
通辽市副市长贺海东介绍,“十三五”时期,通辽市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健康通辽”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以扩大蒙医药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为目标,积极打造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蒙药科研和生产加工基地,发展成为全国蒙医药产业的核心区。
贺海东说,今后几年通辽市要加快蒙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蒙医机构基础建设。重点推进通辽市蒙医中心医院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蒙医医疗新高地。完成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扎鲁特旗蒙医医院、奈曼旗蒙医医院建设工程。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库伦旗蒙医医院建设成为蒙医特色突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蒙医名院”。2017年底,所有旗县以上医疗机构蒙药制剂室全部达到全检标准并通过GPP认证。
要强化蒙医专科建设。巩固6个国家级蒙医重点专科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时期新建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0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2016年建设15所苏木乡镇卫生院蒙医馆。各级蒙医院均要单独设立“治未病”中心,全面提升“治未病”服务水平。
要推进蒙医药标准化建设。成立通辽市蒙医发展学会,推进蒙医诊疗技术标准化进程。鼓励蒙药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间合作开展蒙药制剂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推进蒙药制剂的标准化。
要积极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等新兴产业。开展蒙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促进蒙医药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鼓励探索蒙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支持民营蒙医医疗机构设立养生馆、名医馆、蒙医坐堂等专门机构,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奈曼旗、库伦旗、科左后旗、扎鲁特旗发展药材基地观光休闲旅游,建设通辽蒙医药文化及发展展览馆,推动蒙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
要做大做强蒙药产业。加大蒙药材种植培育力度。编制出台通辽市蒙中药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制定蒙中药药材重点发展品种目录、濒危保护品种目录和蒙药药材重点种植基地目录。积极争取将通辽列为国家中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建立健全蒙中药药材种植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蒙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建设蒙药材交易平台。在通辽主城区或奈曼旗规划建设蒙中药材交易中心,引进蒙药材生产、销售企业,加快蒙药材加工园区建设和蒙药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育蒙药互联网市场,提升蒙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每年开展蒙中药材交易会,力争通过3—5年时间,打造全国第六个大型药材集散地。
要抓好蒙药龙头企业建设,巩固以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库伦蒙药厂为龙头的蒙药生产企业群,集中力量推进科尔沁药业与修正药业合作的蒙药基地建设项目,推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申请上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蒙药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投资主体。力争2017年底前,引进3户以上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投资蒙药。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现代蒙药产业集群。依托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雄厚的技术研发力量,坚持把传统药做精、把特色药做强、把创新药做深,加快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附加值高的现代蒙药新产品。同步研制开发以蒙药为基础的食准字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打造绿色蒙药产业链及现代化产业集群。
通辽市政府将设立蒙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支持保障蒙医药发展。重点用于蒙医医院、蒙药项目建设、蒙医药人才培养、扶持蒙药种植基地建设、蒙药新产品研发及蒙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蒙医药国际化进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蒙、俄、日、韩等国家的蒙医药交流合作,让蒙医药走出国门,代市扬名。每年要举办一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依托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在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合作建立蒙医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蒙医药研发工作;在乌兰巴托或二连浩特自贸区合作建立蒙药厂。组织蒙医药专家学者到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医疗服务、用药咨询,提高蒙医药的知名度。开展蒙医药国际化营销,打响“保利尔”“珍宝丸”等蒙药品牌,打造通辽名片,提高蒙药知名度和影响力。(洪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