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正式上线,能办理10项车管业务,然而,市民问的多办的少
足不出户就能补换驾驶证、行驶证。去年9月6日,太原市网上车管所正式上线,六城区市民不用再受排队之苦,只要登录http:/cgs.tyj.gov.cn/,就能办理10项常见车管业务。
然而,5月16日,太原市车管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网上车管所开通8个月时间,共办理4071起各类业务及咨询,其中,咨询3708起,有关驾驶证、行驶证等业务仅363起。
问的多办的少,原因何在?网上车管所到底有多大 “本事”,能办理哪些业务?办理车管业务,有什么流程?5月1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不少业务坐在家里就能办
5月16日下午,太原市车管所业务大厅,市民陈先生在触摸屏前迟疑不决,牌照科科长闫伟走上前去询问,原来他是想自编车牌号码。闫伟给他详细介绍了操作方法,并告诉他,通过网上车管所,也能自编自选号码,完全可以坐在家里完成,两三个工作日内,号牌就会送上门。
“早知道能在家里办,我就省下这趟了。”陈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截至目前,太原市各个城区交警大队基本都已开设车管分所,然而,面对太原市73万辆机动车、90万名驾驶人,每个车管所内,经常出现排队等候场景。
“其中相当一部分业务可以不来大厅,在家里就能办理。”面对大厅里前来办理业务的拥挤人群,车管民警有些不解。在车管民警看来,除了极个别车管业务不能网上受理外,其他大部分都能办理。
“随着车辆走入寻常百姓家,市民对车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亲民惠民、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期待,因此,我们也从细节抓起,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人性化的服务。”太原市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样背景下,去年9月,太原网上车管所上线。
网上车管所“本事”有多大
“近年来,太原机动车以每年近10万辆的速度递增,本地、异地报考申领驾驶证的市民翻倍增长,太原车管所的业务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太原车管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车管所日接待群众3500人,是太原市最大的行政服务窗口。
而网上车管所将整个车管业务虚拟化,市民可直接上网办理补领或换领驾驶证等业务。“将个人信息、办理的业务等内容,在网站递交申请后,就能开始办理业务了。”车管所综合科科长郭立民介绍。
那么,网上车管所究竟本事有多大、能办理哪些车管业务?据网上车管所民警郭宁介绍,号牌自编自选、补领号牌、补换领行驶证、机动车信息变更、补换领驾驶证、外地驾驶证转入、驾驶证信息变更、机动车信息查询、驾驶证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10种车管业务。而这些业务,基本涵盖了市民所需。
而通过查阅网站设立的车管动态、便民指南、驾驶员题库下载等栏目,市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车驾管资讯。市民充分了解信息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往返跑,方便市民办事。
多种原因导致问的多办的少
“从整体业务受理量构成来看,目前,网上车管所服务以问题答复为主,实际业务办理量约占总量的9%。”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至今年4月,网上车管所共办理4071起业务及咨询,其中,咨询3708起,驾驶证、行驶证、号牌等业务仅363起。
“车管业务受理数量少,存在多方面原因。”太原市车管所分析,由于目前太原市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分布合理的车管服务网络,各个交警大队车管分所均能办理,很大一部分市民就近选择现场办理。特别是,对一些有时间限制的市民来说,现场办理即刻出证比网上申请等待送达,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
此外,网上办理车管业务,需要市民完成一系列填表,需要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术,这对年龄稍大的市民来说,有一定难度。而据车管所统计分析,办理网上车管业务的市民,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
太原市车管所服务热线0351-7968222,则是除周日外,工作日时间一直有坐席接听,市民咨询内容较多。
车管邮政强强联手
如果市民要网上办理车驾管业务,可登录http:/cgs.tyj.gov.cn/,或者在百度中搜索“太原车管所”,然后点击登录。为让市民更方便地办理车管所各项业务,太原市车管所与太原邮政速递部门合作,开展网上车管业务资料快递业务。
按照两家的合作模式,市民登录“网上车管所”后,在“网上服务大厅”申请办理车管业务,然后填写相应资料。随后,邮政速递工作人员会上门收取资料,然后送交市车管所。业务办理完毕后,邮政速递工作人员会及时将办结材料送达市民手中。也就是说,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车管所各项业务。
另外,目前由于业务所限,网上车管所仅接受太原六城区范围内市民办理,其余三县一市待逐步完善后方可办理。
据介绍,除了机动车号牌业务之外,其余业务最快4天就可以办理完毕,费用22-30元不等。太原市车管所负责人表示,“网上车管所”推出后,就是加快太原市车驾管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车管所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