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余贫困村人均增收过两成


时间:2012-12-14





  本报讯 眼瞅着自家蔬菜大棚的蔬菜快上市了,这几天,右玉县威远镇威东村农民马宝每天像上班一样,早早地就在大棚里忙碌起来。“王茂设书记住村后,多次到村里调研指导,不仅让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而且增强了村里的发展后劲。现在村民们增收的信心可大啦!”马宝喜滋滋地说,今年自家种了6个棚,预计收入10万元。

  威东村是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的包扶点。按照“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的帮扶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使该村彻底摆脱了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680元增长到今年的5500元。

  从2010年11月起,我省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农村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此基础上,2011年6月,省委又明确要求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长,每人包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村子,实地帮助指导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十二五”收入翻番。初步统计,今年全省6000多名领导干部包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预计超过20%。

  与以往“下来看看”不同,这次干部下乡住村包村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增收。为此,广大下乡干部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部门优势,积极整合资金,协调各方关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推动包扶村农民生产增收。

  去年,天镇县卅里铺乡高墙框村成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段建国的住村包村联系点。此后,这里就成了段建国时刻牵挂的地方。设施蔬菜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但缺水成了最大瓶颈。通过整合水利项目资金,他帮助村里新打机井7眼,安装变压器2台,使得2400亩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变成了适合种植设施蔬菜的“保收田”。据悉,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151.5元,比2010年增加3673.5元。

  “干部下来了,俺们农民收入上去了!”这是记者在包扶村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

  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包扶下石勒村后,就融入了下石勒村民的生产生活,不管是住村调研还是在机关上班,脑子里琢磨最多的就是村民的增收问题。在他的帮扶下,目前,全村逐步形成了 “养牛+双孢菇种植+苗圃+蔬菜大棚”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民增收有了真正的“靠山”。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5000元,比两年前翻一番。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