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转型中的山西,正在经历阵痛。
曾经引以为荣的煤炭行业在当下呈“断崖式”下滑趋势。吨煤平均利润大幅“跳水”,有煤炭行业人士苦笑称,卖一吨煤的利润还不够一瓶饮料钱。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正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增速放缓的背后,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新的发展机遇恰恰就在这些转换转变中。谁抓住这些机遇,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实现拓展产业新空间,打造经济新增量。
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山西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而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也正在成为推动山西长足进步的新引擎。
从“煤炭”堆里实现产业突围
对山西而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把挺折磨人的“双刃剑”。
多年来,这个在外界看来无比艳羡的能源“宠儿”始终没有挣脱资源型经济困局的束缚。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开端,总是山西首当其冲地被波及,而对煤炭产业的高度依赖也让这个内陆省份每每陷入单一品种的资源困境。
是现实的判断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山西必须做出改变。转型发展战略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的不二之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一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中,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却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事实上,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面临较大压力的同时,也催生着新的机遇。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一枝独秀,正在成为转型升级的标杆,并携新兴产业的优势获得长足的增长,逐渐在山西经济舞台上精彩纷呈。
以我省燃气龙头企业的国新能源为例,这家前身为省乡镇煤运企业的公司原本也是靠煤吃煤。2006年,国新能源便早早地开始尝试向燃气行业转型,在煤炭企业经济结构调整来回地陷入“形势好了不愿调,形势不好调不动”的囚徒困境中时,该企业在煤炭市场进入上升期后反倒加快了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经过几年的发展,燃气已经成为国新能源的绝对主业,其产业分量占到了全省95%的燃气区域和市场份额,成为全国少有的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燃气统筹调配的燃气企业。与2006年相比,截至2014年底,销售收入、利润、总资产分别增长了40倍、32倍和12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66位。
国新能源几何式变化的发展,得益于产业的成功转型,从煤到气的战略转变,不仅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更是战略构想的重塑。
燃气成为山西能源重要板块
在山西能源格局中,已不再一煤独大。除了煤电两大传统能源唱主角,包括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等能源正在逐渐撑起山西能源结构调整的一片天空。
寿阳县居民弓爱萍以往用电磁炉和液化气灶做饭,一个月得70元。而现在用上煤层气,价格为2.1元/立方米,一个月只需要35元,一算账省了一半。
大同市货运司机张平自改用加气重卡后,跑一趟车加LNG只用不到700元,而以前加油则至少需要1100元,按一天跑一趟算,省下的就是赚下的,如此,一个月就能多赚10000多元。
阳泉长青石油压裂支撑剂公司自2012年把燃煤改为燃气后,生产工艺稳定运行,产量增加了30%,能耗降低了10%,还大幅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
在朔州,10家陶瓷企业投资2500万元对15条生产线进行了燃煤隧道窑改造,全部使用了清洁能源,其中13条使用了冷煤气,2条使用了天然气,当年减排一氧化硫2225吨。 ……
数字传达的不仅是清洁能源利用量的增加,而且还是山西能源消费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从致力于车辆置换、用气技改,实现用户的降本增效,带动整个行业的燃烧方式更新换代,扩大市场的“外延”,到优化企业内产业板块组合,培植企业内生动力,增加市场的“内涵”。在这场从煤到气的转变中,改变的除了燃烧方式,还有产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升级,为山西区域内产业共生发展提供了完美的“和谐界面”。
如果说“气化山西”是山西燃气产业发展的世界观,那么服务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新型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个服务”理念就是国新能源对这一产业路径给出的方法论。
2015年2月1日,位于寿阳县的我省首个煤层气综合利用示范园区迎来一批特殊的来访者,全国两会前夕,部分在晋全国人大代表到园区观摩考察,充分肯定了园区对我省电力迎峰度夏、燃气冬季保供的桥头堡作用。
到十二五末,国新能源将气化全省302个旅游景点,其中包括11个4A级旅游景区和3个5A级景区。换句话讲,几乎山西叫得上名的大小旅游景点,都已在“气化”战略实施名单里。
“气化”的标签还在向广阔的农村区域“蔓延”中。在我省,政府有关部门与国新能源携手编制气化农村规划,积极推进农村整治综合管理,全省2.8万个村子开始全面整治,气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
从居民用户、CNG/LNG车辆、工业用户、公福用户、天然气采暖面积、旅游景区……新能源的触角,已经涵盖辐射到了山西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气化山西背后的“立体”账
头顶是仪表和管网的密布穿梭,脚下是花草与地砖的勾连相间。在古县涧河工业园区新落成的化工车间,两条从河对岸往来的管线把传统与现代连接。
这里是我省首个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每天,河那边来自古县正泰煤气化公司的炼焦副产气,通过“焦炉煤气净化、甲烷化、膜分离”等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合成清洁的天然气。就这样,每年近2亿标方焦炉煤气被“改变”,所合成的1亿立方米天然气全部利用后,替代煤炭46万吨,减排烟尘0.2万吨、二氧化硫0.37万吨、氮氧化物0.12万吨。
以2013年山西省用气量25.6亿立方米为例,意味着当年替代近1200万吨燃煤,减排氮氧化物3.07万吨、二氧化硫9.47万吨、烟尘5.12万吨,对环境改善贡献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但“意料之中”的山西却给人以“情理之外”的表现:空气质量明显出现好转,明显优于周边的北京、河北等地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西省燃气管线总里程将突破1.5万公里,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的推广,将逐步实现燃气在民用领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点工业领域部分替代燃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按届时全省224亿立方米年用气量计算,将能够替代燃煤约1.03亿吨,这将对山西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改善产生根本性影响。
新产业呼唤新的资源配置格局
燃气产业的发展,不是哪一级政府或者哪几个燃气企业的事,而是全省上下共同的责任。事实上,一个新产业兴起的同时,也对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各发展主体必须立足发展全局,突出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全省资源的最优配置。
目前,山西煤层气勘探井多,但气源分散,煤层气管网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气权分属不同企业,建成的大型输气管道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沁水盆地作为山西煤层气“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化基地,但气权分属不同企业,暂时无法做到煤层气的规模化输出。
全面实现气化山西,农村燃气改造工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致使燃气入户安装费用较大且经济效益较低,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用户及燃气建设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类似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困扰着……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这就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站在全省角度,在实现产业资源的更好配置上做足文章,通过政策的力量让新兴产业走得更快更好。
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部署中,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都对燃气产业的培植与其能量的进一步释放,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其深远意义及作用毋庸讳言。
正是基于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战略布局,在国新能源,按照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拓展燃气展业链条的思路,燃气利用设施建设也正掀开高潮,仅2015年就将建成CNG/LNG加气站124座,与此同时,两座焦炉煤气甲烷化工厂并网贯通,3个热点联产项目也正渐次铺开,9个液化工厂南北相望……
山西燃气产业,正步入价值创造的发展新轨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