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未来五年将建150个产业集群


作者:王雨璐    时间:2015-09-29





  日前,记者从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已经发布。《实施意见》指出,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到“十三五”末,全省形成产业集群150个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

  量质齐增

  150个集群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10个以上,同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超1亿元的“小巨人”数量实现大幅增长。

  除了数量以外,我省同时注重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我省分别从引进和培育整机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自主品牌体系建设五方面提质。

  集群发展要引进和培育整机企业,有重点地面向经济发达地区、转型创业发展群体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注重引进和培育整机设备企业。

  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产品辐射、技术创新、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 “专精特新”的思路,明确产业纵向延伸方向和横向配套重点,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也是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鼓励集群内企业引进和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培训中心、产业化基地等。中小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建设也不容忽视,鼓励产业集群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推动生产要素向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流动。支持培育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具有地理标志的区域品牌。

  创新融资加大助力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此,《实施意见》中强调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创新企业融资模式。

  引导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扩大产业集群优势企业的支持规模和范围。由各级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逐步加大对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集群内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服务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造血”功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股票上市、新三板挂牌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用足用好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等融资工具。

  积极协调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列为信贷支持重点,增加授信额度,简化信贷手续,实行利率优惠。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实施意见》还从用地、资金、人才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支持。

  充分发挥现有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产业集群内企业用地要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发展速度快、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集约用地好的重点产业集群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建设人才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研究和制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专业优势;加强产业集群内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产业集群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

  各市要结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突出特色,细化政策,制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有主有次,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重点规划培育发展1-2个具有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建设公共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设产业集群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公益性服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形式,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专利、人才培训、市场营销、融资担保等专业性服务。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加强专业性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

  加强产业集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的要求做好厂房、水、电、气、热、道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的教育、人才、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配套领域以及超市、银行、电信、邮政、加油站网点等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本报记者 王雨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