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山西30万农村人口有望就业脱贫


来源:山西晚报   时间:2016-11-02





  《山西省培训就业扶贫行动方案》已出台,到2020年,全省通过实施培训就业扶贫、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多措并举,力争帮助3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建立实名制台账精准帮扶就业;市场需要啥就培训啥技能;整合打造“吕梁护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努力稳定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实行“员工制”管理,可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10月31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山西省培训就业扶贫行动方案》已出台,到2020年,全省通过实施培训就业扶贫、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多措并举,力争帮助3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建立实名制台账,精准帮扶就业


  在城市里,有很多招聘会,上网也能查到招工信息。相比之下,农村对各类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为“闭塞”。


  对此,我省将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登记台账管理,准确掌握每一名贫困劳动力素质技能状况、外出就业意向等基本信息。同时,将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帮扶服务,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我省还将帮助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异地就业。


  2016年全省力争帮助5万左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市场需要啥就培训啥技能


  想外出打工,但没有一技之长,这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第一道“槛”。


  对此,我省将开展需求性职业技能培训。以输入地用工需求为导向,结合劳动力自身意愿,重点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化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订单、定向、校企合作等方式,使经过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具备劳务输出职业技能。


  我省还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以县级政府部门组织为主,努力使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每年都能接受一次职业培训,使之达到初级工以上职业技能水平。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增设诚信教育、礼仪教育、德孝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培训,增强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心理安全意识。


  整合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我省将以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劳务输出。积极发挥“吕梁护工”“天镇保姆”“山西面食”等劳务品牌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全省劳务品牌产业化、区域化发展。“吕梁护工”依托吕梁山片区,向周边辐射;“天镇保姆”以天镇县为支点,辐射太行山地区;“山西面食”以太原、晋中、运城等地为轴心,覆盖全省各地。


  我省还将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发展保护。对已经形成规模、产生良好带动效应的劳务品牌,做好商标申报、注册等事宜,引导劳务品牌在人员素质、市场信用、输出规模、文化传承等方面明确标准,提升档次。不同区域工种相近的劳务输出人员,可申请加盟同一劳务品牌。冠名同一品牌的劳务输出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培训标准、统一组织劳务输出、统一后续服务,以保护品牌信誉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开展劳务品牌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我省还将做好劳务输出“后方”“前方”工作。通过组织邻里结对、互助联盟、志愿帮扶等灵活多样方式,协调解决劳务输出后留守老人儿童、农忙缺工和家庭应急等实际困难。主动与输入地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援助等有效对接,为输出劳动力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可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


  我省将采取劳务公司与城镇就业劳务输出人员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把流动分散的劳务输出人员组织起来,实行“员工制”管理,建立灵活、务实和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


  也就是说,对实行“员工制”管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务输出人员,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范围,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劳务输出人员可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工资40%、60%、100%自主选择缴费基数,社会保险缴纳可随工作时段和收入状况灵活掌握。有工作、有收入及时连续缴费;暂时没工作、没收入可暂停缴费。所有实际缴费时间累计合并计算,按规定计发相应待遇。本人自愿返回农村就业的,达到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按规定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互转接。在输入地建立社保关系的,可将社保关系从输出地转到输入地。


  此外,对实行“员工制”管理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一年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务输出人员,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可从统筹整合的扶贫资金中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本人实际缴费的三分之二。


  其中,劳务公司履行“员工制”管理劳务输出人员参保登记申报、费用代收代缴、社保关系接转申请、补贴资金申领发放等职责。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劳务公司的管理监督。(记者王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