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央总体部署,山西省全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在“新常态”下,产能过剩矛盾等诸多问题突显,制约了我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加快推动能源革命,深入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关键时期,山西省能源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山西省将以煤炭“六型转变”为突破口,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实施三大煤炭基地提质提效、三个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和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新能源、水电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平台、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能源产业服务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着力推进能源生态建设,着力推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形成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能源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中国能源绿色转型做出贡献。
这就说远了。还是让我们通过一组镜头,对山西省能源产业发展来一个直观的认识吧。
电力:煤电产业“升级版”呼之欲出
镜头一:
山西省第一家享受除尘电价的燃煤电厂;全国首家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的电厂;中西部地区首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30万千瓦机组在这里诞生;国内首个采用物理吸附方法从烟气中捕集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项目已投入运行……2016年4月,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称号,是全国2000多家同级电厂中唯一的。它就是始终坚持走在环保前沿的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我省在全国抢先开始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工作的探索。瑞光热电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当年10月27日,该公司率先完成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并于11月21日通过省政府组织的验收。
在该公司机组运行集控中心,记者看到一组清晰的机组运行数据正通过环保在线监控系统实时传送至相关环保部门:粉尘排放浓度在3毫克以内,氮氧化物排放在40毫克以内,二氧化硫排放在30毫克以内,三项指标全部低于我省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标准。
2016年7月,他们又建成了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装置,能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提纯到99.9%。这是国家要求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浓度指标。
瑞光热电的实践代表着我省火电企业发展的方向。随着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进,全省电力工业清洁发展水平正不断提升,煤电产业“升级版”已呼之欲出。
数据: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装机容量7541.12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3112万千瓦;其中火电6256.76万千瓦,占比82.97%。目前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容量达到80%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省内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两纵四横”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大同、忻朔、中部、南部四大供电区域,110千伏和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辐射供电的网络格局。外送通道方面,形成了以1000千伏特高压为核心,6个通道、13回线路的外送格局,输电能力约2000万千瓦。
未来规划:
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加大一次能源转化力度和电力为主的二次能源输出力度。晋北基地,依托晋北动力煤优势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晋中基地,利用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重点推进低热值煤电厂建设;晋东基地,重点推进以动力煤为主的阳煤、潞安集团煤电一体化。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3亿千瓦。
推动外送电通道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晋中-浙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晋东南-江苏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晋东南-东明-枣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扩建晋中-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两直两交”4条外送通道,合计新增外送电能力约3600万千瓦;“十三五”末全省外送电能力可望达到6000万千瓦;外送电量达到3080亿千瓦时,规模位列华北地区前茅,跻身全国前列。
加大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2017年底,全省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共4404万千瓦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煤层气:“杀手气”变为“造福气”
镜头二:
这里是高平市寺庄镇芦家峪村,全国首座分布式低浓度瓦斯电站——晋煤集团芦家峪瓦斯电站就位于这里。从2016年11月初开始投入运行,将附近长平煤矿原先排空的低浓度瓦斯就地利用,变废为宝。
电站站长申强告诉记者,正式生产以来,日均发电达到了11万千瓦时。按照一年发电6000小时计算,预计全年将利用瓦斯1000万立方米,发电36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了15万吨二氧化碳,而且还有1500万元的经济收入。
正是看到了其中的经济环保双重效益,晋煤集团又陆续上马了多个分布式瓦斯发电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晋煤集团目前瓦斯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05兆瓦,在建和拟建的分布式瓦斯发电项目共有9个。项目建成后,晋煤集团将拥有国内最大的瓦斯发电集群。
数据:
我省是煤层气资源大省,全省2000米以下浅煤层气资源总量约8309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60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8%。截至2015年底,全省输气管道总长8000余公里,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余个县(区),初步形成“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输气管网格局。2015年,全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1.3亿立方米,其中,地面41亿立方米,井下60.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4%和44.4%;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量57.3亿立方米,其中,地面35亿立方米,井下22.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2%和46.8%。
未来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气化山西”为引领,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重点建设沁水和河东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推进河曲-保德、临县-兴县、三交-柳林、永和-大宁-吉县、沁南、沁北等6个煤层气片区勘探开发,到2020年,全省煤层气总产能力争达400亿立方米。
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全覆盖。
依托国家主干管网和煤层气产业基地,建成连接主要煤层气田的山西“三纵十一横”输气主干管网和支线输气管网,打通煤层气外输通道,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燃气管网及配套站点建设。2020年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
煤炭:用短期的阵痛换取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镜头三:
2016年10月13日,拥有90年建矿史的潞安石圪节煤矿正式关井,开启了我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序幕。而就在当月,500公里外的同煤塔山煤矿却被松绑,开始释放产能。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在石圪节矿关闭前,2800人完成90万吨产能,而同煤塔山却用1600人创造出了1500万吨的产能。也就是说在同煤塔山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在石圪节需要33个人。331,这个惊人的数字是怎样诞生的呢?
同煤塔山煤矿2003年开工建设,2008年投产,2009年达产,是世界上设计能力最大的单井口井工矿井,建矿十多年来揽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2014年他们还以“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捧回了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技术创新激活了塔山矿潜藏的动能,即便是在2015年煤炭行业下滑到最低谷的时候,塔山矿还创造了3.8亿元的年利润,而淘汰落后产能后腾出的空间,又会让它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
数据:
我省累计查明保有煤炭资源量2674亿吨,约占全国的1/4,其中,生产在建煤矿保有可采储量1302亿吨。“十二五”期间,煤矿总数由整合前的2598座压减到1078座,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千万吨级以上煤矿企业,平均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升到目前的135.4万吨/年,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国有、民营并存的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办矿格局。“十二五”全行业累计生产煤炭47亿吨,比“十一五”增加14.8亿吨,增幅46%;累计完成煤炭出省销量30多亿吨,比“十一五”增加5.5亿多吨,增幅22%。全省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接近100%,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未来规划:
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晋北动力煤基地培育同煤集团和中煤平朔两个亿吨煤炭集团,晋中炼焦基地培育焦煤集团亿吨级煤炭企业,晋东无烟煤基地培育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和晋煤集团三大煤炭集团向亿吨级企业迈进。在已有煤炭大集团整合重组基础上,通过产业、产权、管理、文化等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分基地、分煤种组建世界一流、国内引领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到2020年,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900座以内,平均单井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吨/年;建成150座现代化矿井;全省煤炭产能控制在12亿吨/年左右;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左右,其中:4.0亿吨满足本省需求、6.0亿吨外调出省。
新能源:三晋“风光”无限好
镜头四:
2016年12月23日,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晋南地区首座集中式光伏电站,也是我省境内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1020MWp。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已达到1015万千瓦,成为我省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电源。省发改委负责人称,山西新能源的发展,促进了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了我省绿色低碳发展。
新能源产业强势发展的背后是科学的规划和长远的布局,晋北风电基地及外送规划,大同、阳泉、临汾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芮城县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等,这些规划布局都为我省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省依托大同、阳泉和芮城基地,建立了“互联网+领跑者计划”项目,成立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分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分中心。
新能源产业成为我省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助力经济平稳增长。2016年前10月完成投资201.2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81.79%。
此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省风机、光伏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数据: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并网容量达到1700多万千瓦。其中,风电746.43万千瓦,水电243.8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94.1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不足1%上升到3%。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利用替代了527万吨标准煤。
未来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煤层气发电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煤层气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为38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以上。
风力发电: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重点打造晋北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到2020年,全省装机总规模达到1600万千瓦。
光伏发电:以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为统领,重点布局阳泉、忻州、吕梁、临汾、长治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将光伏扶贫试点范围扩大到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扶贫区。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
煤层气发电:推进中部如太原市、西部如吕梁市离石区、东南部如阳泉市和晋城市的地面开采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到“十三五”末,全省力争建成千万千瓦级煤层气发电基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