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 山东孵化器建设取得全面突破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7-08-21





  1992年10月,山东省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山东省科技创业事业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多年来,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始终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3家,其中国家级12家。2011年,山东省已建成各类孵化器60余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26家。其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2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
 
  近年来,山东省着力于优化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布局、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政策配套衔接和有效集成、加大科技金融支持,从而使得孵化器在数量、规模、种类、基础设施、社会网络、服务功能和质量、孵化效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截至2016年年底,山东省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410家(含青岛市),经认定(备案)的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5家。其中,国家级66家,企业加速器37家,国家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示范单位2家。与此同时,山东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93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达到162家,居全国第二位;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家,居全国第一位。山东省经认定的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3万家,毕业企业5300余家。
 
  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承载创新创业者梦想的同时,正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耕耘梦想助力企业破茧成蝶
 
  伴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创新创业的热潮日益高涨,正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支点,不断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新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一大批扶持政策措施,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山东省科技厅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加快推进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借力各市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统筹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规划布局,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专业化程度,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服务能力;《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服务暂行办法》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改为备案,首次采用网上备案形式,方便各种社会组织申请备案,极大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016年,山东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工作中,申请数量达106家,远超原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量79家;《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高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打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强化政策保障,有效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氛围。
 
  2015年以来,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各类专业技术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累计投资超过6亿元。仅山东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就支持了包括山东省3D打印暨先进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等16个孵化器公共平台,累积资金5100万元。
 
  如今,创时代下的齐鲁大地正成为创新创业者耕耘梦想的沃土,孵化器则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截至2016年年底,90%以上的在孵企业申请了各类知识产权保护,60%拥有专利;实现上市5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44家,占该省总数1/10。孵化毕业的4500多家企业中,积成电子、方硕电子、法因数控、广泰空港等一大批企业已成为区域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有的则在产业领域内成为领军企业。例如,济南高新区发展良好的规模企业中,50%以上出自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新模式塑造创新创业新生态
 
  近年来,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趋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与企业联建孵化器,在解决自身孵化面积不足的同时,将先进的孵化器管理经验输出到合作方,成功带动2家专业孵化器晋升“国家队”,并在原有孵化服务基础上,打造药谷、能源谷、电商谷、材料谷、金融岭、云制造岭的“四谷双岭”新格局。
 
  淄博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采取“一器多区”方式,通过构建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实现了从1家综合性孵化器到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先进陶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5家专业孵化器的裂变式发展,其中4家已晋升“国家队”。
 
  蓝色智谷是潍坊高新区重点建设的高端智力创新科技园区。通过引进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北大燕园科技园,按照“聚集资源、优化环境、引进项目”的工作思路,建设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清华科技园潍坊启迪之星孵化器是潍坊高新区与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合作建设的创业孵化器,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基地”运作模式,引入启迪创投基金,植入清华科技园创业营、创业行、CEO俱乐部、创业沙龙、创业辅导、融资路演、天使面对面等启迪之星品牌活动,立足潍坊产业特色,重点在互联网、软件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引进创业孵化企业,推动区域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位于烟台高新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秉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营”模式,政府从政策层面为园区运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提供指导和保障,当地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作为园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运营主体,发挥企业人才、科技资源,以及市场化运营经验,提升孵化项目的效率和成功率。
 
  济宁市山东高新创达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孵化链条,将服务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的孵化服务。
 
  此外,潍坊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淄博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设海外孵化器等方式,学习和吸收国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整合全球孵化资源为我所用。
 
  汹涌澎湃的创新创业浪潮,助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蓬勃发展,为无数创业者搭建了逐梦的舞台:临沂山东国际科技模具产业园成为江北首家以孵化模具企业、打造模具产业链、集聚模具产业集群的专业孵化器;枣庄的山东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光热、锂电新能源为主导,新材料、现代装备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1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东营科瑞、科达孵化器主要围绕油田生产设备等产业,积极吸引配套企业进驻,形成了特色产业主导的孵化器。
 
  耕耘梦想路上,政府、平台、企业三方合力添砖加瓦,在山东省形成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山东省,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孕育新锐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丰富扶持手段,日益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速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鼓励高新区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科技、融资、法律、财税、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创业辅导等方面的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综合协调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鼓励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等。
 
  鼓励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技术交易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搭建网络化创业辅导平台,坚持线上线下辅导相结合,促进创业企业与创业导师的有效对接。
 
  截至2016年年底,签约进驻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发设计、中间试验、专利代理、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创业投资、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和培训等服务机构达到960家。同时,“创新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扶持政策也重点在孵化器落地实施。
 
  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除使用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开展研发活动外,还将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购买财税、评估注册、网络信息等科技服务也纳入“创新券”支持范围,并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2015年,共发放创新券超过1万份,补助金额3200多万元。2016年,使用创新券小微企业数量达1894家,创新券使用量达15773次,补助金额达4720.08万元。
 
  出台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小微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青岛市更是出台政策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小微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在全国率先实施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扶持政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登记350多项,实现质押融资额150多亿元。
 
  探索建立大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反哺科技型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联合威高、金正大、南山、杰瑞、济南财金等民营企业募集资金1亿元,成立山东省首只科技型天使投资基金——山东科融天使投资基金,自成立以来为10家小微企业融资6373.6万元。
 
  构建科技信贷风险共担机制。截至2016年年底,山东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为16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成功帮助企业贷款近7亿元。
 
  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合作,加快全省高新区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布局,为创新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对接服务。截至2016年年底,已完成对100多家企业的路演推介,推动1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功实现融资2亿多元,该省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90多家。
 
  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推动设立“科技板”,为有融资挂牌需求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山东省股权引导基金采取直投方式,给予每家挂牌企业平均300万元的投资基金支持。截至2016年年底,科技板挂牌企业共计107家,对接山东省直投基金9批共83家,56家企业获得直投1.66亿元。齐鲁银行为“科技板”挂牌企业开发了专门信贷产品——科创贷,针对全部挂牌企业每年给予10亿元的信贷额度,单户企业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接受“科技板”挂牌企业以股权作为贷款的质押物,截至2016年年底已与6家挂牌企业达成融资或授信协议,总额近2000万元。
 
  在政府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降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山东省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纷纷以自有资金为引导,引入创投机构和天使投资者等设立孵化资金,通过持股孵化、短期融资等方式帮助在孵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截至2016年年底,山东省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的孵化资金总规模超过12亿元,累计为1500多家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例如,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威海北洋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设立了3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资金,累积投资在孵企业超过20个。
 
  智本资本深度融合,创新创业风起云涌,为山东省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大批行业新锐异军突起。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安排2.1亿元资金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争取国家经费6.23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1200多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上缴税收和净利润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80%、170%和165%;先后助推3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威海广泰、积成电子、山东方硕阳谷华泰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高新区内注册企业数量从“十一五”末的31000家增至“十二五”末的68800多家。
 
  孵化之星
 
  牟先泉:以“四优”筑“四高”
 
  牟先泉曾任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现任淄博高新区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在淄博创业中心工作10余年间,牟先泉带领该中心贯彻实施“火炬计划”,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四优”筑“四高”的发展战略,即:为科技创业者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实施优惠的扶持政策、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孵化优秀的科技企业,把淄博创业中心构筑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创业、高成长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地。
 
  硬件建设方面。在起步阶段,牟先泉带领淄博创业中心按照各技术领域科技项目和企业研发、孵化的需要规划功能区,以社会合作的形式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加快实现孵化企业产业化、科技企业规模化,形成了“一器多(功能)区、梯次孵化”的格局。在发展阶段,牟先泉带领淄博创业中心按照“孵化器+加速器、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定位,实施集“研发—孵化—产业化示范”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建设。并按照专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同类资源聚集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打造“五中心(研发、孵化、示范、人才培育、科技交流与展示)、一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体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一区(高新区)多专、一专多(功能)区”的孵化格局。
 
  软环境建设方面。牟先泉带领淄博创业中心倡导激情创新、踏实创业的“博学、创新、宽容、奉献”创业文化;采取“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办事亲情化”措施;实施“亲情服务、星级管理”目标;建立“入驻评估”、“孵化评价”和“毕业跟踪”的“三制”孵化管理办法;建立与中介机构合作的中介服务网络;建立“优胜劣汰、孵优扶强”的孵化激励机制;构筑了为入孵企业提供涵盖成立、成长、发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创业、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专业化建设方面。在起步阶段,承接了国家、山东省、淄博市多项科技项目,相继建设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技术孵化平台、电子仪器仪表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和中药现代化(淄博)科技产业示范园公共试验平台等公共专业技术孵化服务平台。在发展阶段,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分别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并合作建设了MEMS中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综合信息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孵化企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把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专业孵化器。其中,4个特色产业创新园晋升为“国家队”。
 
  国际化合作方面。牟先泉带领淄博创业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先后与俄罗斯科学院合作建设了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意大利伊马公司合作建设了中意新技术中心。并分别在德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建设了德国慕尼黑科技园、美国硅谷生命科学院和台湾齐鲁科技园;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了淄博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合作建设了中乌等离子技术研究院和中国—乌克兰技术推广与设备生产中心,从而将淄博创业中心提升到“一综多专、内外互动”的孵化格局。
 
  在牟先泉的带动和努力下,经过10多年努力奋斗,淄博高新区孵化器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综合到专业又到海外,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综合孵化器1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4个、海外孵化器3个、加速器2个,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建设一个专业孵化器、共建一批产业研究院、搭建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孵化一批高成长科技企业”的“五个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由于工作出色,2003年和2008年,牟先泉两度被科技部授予“火炬计划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创业中心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多次被山东省科技厅评为先进个人。
 
  孵化器风采
 
  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构建“四主两新”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隶属于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的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1998年,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山东省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01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荣誉称号。
 
  1999年,济南创业服务中心在综合孵化服务功能基础上成立了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并于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2年,又成为中央部委与济南市政府共建的“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
 
  截至2016年年底,济南创业服务中心共拥有双子塔主楼、创新孵化楼、公共大平台、济南药检所等4个孵化区,总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
 
  20多年来,济南创业服务中心在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悉心帮助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火炬计划”赋予的历史使命,累计孵化培育各类科技企业921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214家;有574家企业孵化毕业,其中34家企业征地建厂,32家企业进区购买办公生产场所;规模以上企业11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5家、过5000万企业27家、过2000万企业37家;累计转化高新技术项目1200余项,其中297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40余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23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计划资助;毕业企业中有5家企业海内外上市,34家企业正在改制准备上市。
 
  2016年,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拉开帷幕,吹响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等“九大战区”的冲锋号。在此背景下,济南创业服务中心在原有孵化服务基础上,开始承担13.2平方公里的招商、规划任务,并以跨境电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项目招商和专业服务机构引进为主,聚力打造新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新产业名片。
 
  作为济南高新区七大专业园区之一,济南创业服务中心以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为主线,以提升产业规模与效益为目标,加快形成“四谷双岭”产业格局(“四谷”即药谷、能源谷、电商谷、材料谷,“双岭”即金融岭和云制造岭),按照“一楼一片”配置(“一楼”即高端楼宇,主要承载总部、研发、孵化等功能;“一片”即产业片区),作为产业化项目发展承载区。
 
  与此同时,济南创业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四主两新”产业体系,重点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电商物流、新材料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云制造、新兴金融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总部型企业,不断聚合高端要素、聚焦高端环节、实现高端效益,构建持续产生新引擎的产业生态,建成引领济南市新经济发展的科技产业小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山东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了解到,去年以来,山东紧抓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以托盘标准化带动物流标准化水平提升,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017-03-21
  • 连续三年山东聊城绿色食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聊城2016年粮食总产达到62亿公斤,实现“十四连丰”;瓜菜菌总产1702万吨,肉蛋奶总产197万吨,均保持全省前列;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7家、专业合作社1379家、家庭农场308家;新增“三品一标”210个,其中绿色食品174个,连续...
    2017-03-21
  • 山东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升级版

    日前,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的通知》,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升级建设,分类分批打造“精品车间”。
    2017-03-21
  • 山东农业信息化推进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央连续出台相关文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也已经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7-03-22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