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同质竞争 成都力推专业品牌产业园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7-07-31





  6月30日,成都医药产业重大项目——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药明康德将把成都市作为国内西部战略发展的首选地,拟投资100亿元,在成都医学城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区。

  成都医学城定位于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是一座以“产、学、研、医、康、养”全链式发展的产业新城。规划到2020年,成都医学城将形成3到4个产业链条完备的生物医学产业集群,实现全口径生物医学产业规模750亿元;到2025年,全口径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像成都医学城这样确定一个主导产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园区正在成为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以天府科学城、成都医学城和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自贸区等为载体的创新型园区,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家级产业合作平台,全面整合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形成一批有显示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园区品牌。

  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主业

  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产业同质化问题被提及,目前成都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同质化率分别达到47%、34%、28%。

  产业园区同质发展主要指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方向、政策设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在产业方向和产业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

  这种同质化竞争削弱了区域竞争力。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看,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区域内不同园区彼此分工、合作和要素配置与流动的程度,取决于不同区域的功能培育与个性塑造。由于各种类型、各级别的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定位模糊,导致同一地区不同园区趋向相互竞争,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削弱了园区间相互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制约了区域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进差异化布局。按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定位20个工业园区、10个工业集中区的产业方向,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向特色园区集中,引导优质资源配置向特色园区倾斜。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出,充分利用存量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合理确定园区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鼓励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引导不符合产业园区定位产业向外转移,原则上每个园区只确定1个主导产业。

  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围绕主导产业制定园区产业目录、规划建设导则和针对性的产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要素聚集,做强园区产业特色。未来5年,成都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园区专业化品牌化

  今年6月,成都经开区成功通过全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成都汽车”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583.6亿元,品牌潜在价值评估1037.65亿元,荣获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第三名,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第三名、区域品牌价值100强第五名。

  而成都经开区就是走了一条园区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成都经开区2005年开始发展汽车产业,在此之前,当时的成都经开区“觉得是个项目就可以进来,园区内聚集了机械、电子电气、食品、建材、医药等很多行业的企业”。

  即使在确定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之后,2005~2009年间,成都经开区的发展主要靠神钢等工程机械和川渝中烟来支撑。除此之外,只有2007年吉利汽车8.5万辆的投资项目,这一项目2008年扩大产能到了20万辆。

  不过,坚持专业园区的路子随着大众汽车的落户迅速聚集起来,发展速度迅猛。其中,该一汽-大众基地从奠基到实现100万辆的产量仅用了5年时间,而一汽-大众的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2年。如今,成都经开区已成为全国十大汽车产业基地。

  占地约41.15平方公里的成都医学城,正担当起成都发展生物医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引擎。成都医学城将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对接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全国领先的新型医药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

  根据规划,成都医学城为“AB分区、两翼齐飞”的空间格局。A区(科技园片区)打造存量提质增效组团、医药工业制造组团、产业配套区,布局医疗器械、医药工业企业。B区(永宁片区)打造医学医疗创新组团、健康生活配套组团、创新服务中心(中瑞低碳示范区),布局大医学、大医疗、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未来10年,成都医学城将围绕生物类似药、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精品专科医疗、第三方专业服务、新兴医疗健康服务、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八大细分领域,加快转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传统链式模式,打通大健康产业链,实现“三医融合”+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

  专业化品牌化运作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成都医学城已拥有“三医”类企业300余家,重点企业80余家。已引进科伦药业、博奥生物、百裕制药、华邦制药、八一康复中心、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新生命干细胞、泰康之家等知名企业入驻发展。今年1~5月,成都医学城199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246.56亿元,同比增长12.8%;招商引资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12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98亿元。成都医学城已经站到了助力成都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高度。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成都高新区力促新经济步入创新“无人区”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当中,不断涌现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并且逐渐演化形成一片看得见的“新大陆”。
    2017-03-22
  • 成都绘就千亿会展产业版图

    日前,记者从成都博览局获悉,2月20日,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成都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会展业总收入将突破千亿元。
    2017-04-10
  • 成都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深化央地合作

    近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成都天府新区质监局、成都高新区质监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成都举行制造业标准化工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央地协力、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合作新模式,助推成都现代制造业攀升...
    2017-04-11
  • 成都高新区“放管服”再提速

    近日从成都高新工商局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正通过推进工商窗口全业务办理、开启“互联网+政务”微信办事大厅、率先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新举措,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017-04-17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