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
今后五年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管理水平
未来五年,南充将把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
昨日,省第十次党代会南充代表团已回到南充。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刘宏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南充将深入论证省委工作报告中有关“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的论述。就南充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刘宏建也做了介绍。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工业城市
刘宏建说,南充作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区域中心城市,应努力构建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匹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近年南充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我们通过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扎实做好规划、建好载体、抓好招商,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352亿元,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当前,南充正加快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大市迈进。”
刘宏建表示,将按照此次党代会的要求,以工业强市为主导,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通过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再造一个南充工业,培育战略性产业支撑。通过改造提升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多个优势产业强势支撑的产业格局,全面提升南充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南充将高水准建设油气化工基地。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化学工业园打造成为全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最重要的产业承载地、最靓丽的城镇新组团;另一方面,将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按照“集聚、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瞄准国内外油气化工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建设西部最大的油气化工产业基地、生物质能源基地。
刘宏建说,未来五年,南充将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个发展定位、三大战略方针、六项具体目标”的总体思路,加快南充发展。“一个发展定位”就是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三大战略方针”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战略取向,坚持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为战略重点,坚持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战略任务。“六项具体目标”就是通过未来五年努力,全市经济增长保持领先水平,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调整,城市发展走在区域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力争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造一个“南充工业”
融资8亿元南充首发企业债券
上世纪50年代,以炼油厂为代表的一批“油”字号单位纷至沓来,南充炼油厂、西南石油学院以及一大批石油机械企业落户南充,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打响,指挥部就设在南充,因为技术原因,发展石化产业、建设石化基地的梦想,在当时未能实现。
刘宏建证实:南充市委市政府将油气化工产业,定为“一号工程”,正强力推进。除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外,又在远离南充城区的嘉陵江边开建南充化学工业园。
作为南充市政府的“一号工程”,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南充化学工业园,已初步具备项目入园条件:贯穿园区、全长17.8公里的南北干道和4.5公里的东西干道已建成通车;一期2000亩的项目用地已平整完毕,二期2000亩场平工程正在加紧施工;11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供热中心、26.5公里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建设正紧张推进。
刘宏建介绍,在建设资金问题上,也进行了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政府通过引、贴、借融资;另一方面创新投融资平台,以“南充发展”为载体,整合市级国有资产,面向全国发行8亿企业债券,用于化学工业园专项建设,这笔融资已经划转到南充。
4月28日,南充化学工业园正式开园,投资200亿元的晟达新材料等系列项目的集中开工,标志着南充石化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除晟达集团外,目前,中石油、中国化学集团、台湾联成化学等多家企业也已经“牵手”南充化学工业园。园区建成后,总投资规模将高达500多亿元。到202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12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南充工业”。南充人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石油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来源: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