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世界环境日在即,昨日,成都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1年成都市环境质量状况。
《2011年成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1年成都空气质量达到2级标准、全市二氧化氮浓度逐年上升、酸雨出现频率减少,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占61.5%,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空气】
城区空气质量达2级标准
2011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稳中趋好状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十年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从成都空气污染的季节来看,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最轻。而从区域污染来看,成都城区无明显区域性污染,各区域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差异不大。其中,二氧化硫:城东、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相对较低;二氧化氮:城东、城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城西北相对较低;可吸入颗粒物:城西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西、城中心相对较低。
机动车排气污染日益加重
公报中对空气污染浓度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空气中污染物的多少,成都市的空气污染特征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而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成都市二氧化氮的污染负荷近年逐年增高,这表明机动车排气污染日益加重。
同时,2011年全市酸雨出现频率减少,郊区(市)县酸雨污染有所减轻。
郊区环境空气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从郊区(市)县的空气质量来看,2011 年郊区(市)县空气质量优良状况普遍优于城区,三圈层优于二圈层。
2011年成都市 14个郊区(市)县环境空气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青白江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值最高,空气污染相对较重;三圈层中除彭州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与二圈层基本相当外,其余地区空气质量均明显好于二圈层。
【饮水】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据了解,2011 年成都市岷、沱江两大水系共设置饮用水源监测断面20 个 两个断面为国控,其中岷江水系设置监测断面15 个、沱江水系设置监测断面5 个。监测时间为全年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28 项。2 个国控饮用水源地断面,每年需做一次109项全项目分析。
对于成都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公报中显示,2011年成都市城区两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09项全分析指标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的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另外,2011年成都市郊区市县的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除彭州西河水库饮用水源地超标外,其余1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年达标。
城区水域功能区达标情况如何?公报显示,成都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噪声】
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
公报显示,2011年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据了解,2011年成都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总长度429.161公里,监测点位286 个,等效声级均值为69.1 分贝,比2010 年69.0分贝上升了0.1 分贝。
从区域声环境质量来看,2011年监测的等效声级均值为53.6 分贝,与2010 年54.1 分贝相比略有下降。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全市14 个郊区市县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均值为53.2 分贝,与2010 年53.6分贝基本持平,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公报显示,影响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的源中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生活噪声则影响范围最广。
来源: 四川在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