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起 四川全面监测PM2.5


时间:2012-06-05






  从2016年起,全省所有地级市、县级市(县)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新闻名词

  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由于富含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昨日,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在新闻通报会上表示,从2016年起,全省所有地级市、县级市(县)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指标只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3项。今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明确了增加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指标,改进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实施新标,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20套

  杨雪鸿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先后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20套,其监测站点共涉及9个市和两个州。目前,各地的PM2.5监测系统均处于试点监测运行阶段。

  到“十二五”末,将初步建成由城市子站、区域子站、交通道路子站、重点工业园区子站构成的布局合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的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贯彻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我省将实施“双三步走”战略,即国控网的“三步走”计划和省控网的“三步走”计划两个部分。

  PM2.5监测时间表

目前

  全省先后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20套,成都的3套已对外发布数据

  今年

  成都市8个国控子站开展PM2.5等新增指标的监测

  明年

  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等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33个国控子站开展监测

  2015年

  13个市(州)53个城市国控子站开展监测

  2016年

  全省所有地级市、县级市(县)开展监测

  国控网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

  2012年,成都市8个国控子站开展PM2.5等新增指标的监测

  第二步

  2013年,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等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33个国控子站开展监测

  第三步

  2015年 ,13个 市(州)53个城市国控子站开展监测

  在每个县(市)建设1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初步实现我省的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

第一步

  2013年,省站启动省级空气网络管理平台、数据实时传输及发布系统、网络化质控平台建设,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站新建1个空气子站,升级1个现有空气子站,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42个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实施监测能力建设,2014年开展 SO2、NO2、PM10指标的监测

  第二步

  2014年,65个县级市和扩权县实施监测能力建设,2015年开展SO2、NO2、PM10、PM2.5、CO、O3项指标的监测

  第三步

  42个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实施监测能力建设,2016年开展PM2.5、CO、O3指标的监测;其他31个县实施监测能力建设,2016年开展SO2、NO2 、PM10、PM2.5、CO、O3指标的监测

  本月起,人民南路PM2.5数据滚动发布

  目前,在成都市城区内的3套PM2.5监测系统已经对外发布了其研究性监测数据,其监测数据来自草堂寺、人民公园及人民南路四段18号监测子站。6月,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还将对人民南路四段18号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按新标准进行全指标实时滚动发布。

  杨雪鸿介绍,今年成都市要完成8个国控监测点位新增细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监测项目的能力建设,10月前进入试运行,并对外发布监测信息,明年 1月 1日正式发布。

  降低PM2.5,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

  杨雪鸿说,初步估算,新标准新增的3项污染指标参与空气质量评价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将有2/3不达标。

  就四川而言,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将有明显“下降”。若按新标准评价“老三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目前的24个省控城市中将有30%以上城市(8个)年均值不达标(2011年24个省控城市年均值全部达标);二氧化氮的达标率将由原来的100%降为75%6个城市超标。

  杨雪鸿表示,按照目前开展的PM2.5科研性监测成果进行估算,24个省控城市中,将会有超过一半的城市PM2.5年均值不达标。“这里请大家明白两点。”杨雪鸿强调,这种“下降”是由于增加了评价指标和标准值收严造成的,并不是空气质量的实质性下降,新标准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现阶段我们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另一方面,空气质量的改善,特别是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杨雪鸿说,解决PM2.5等区域性污染问题,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这既要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又要加强移动源和面源污染治理,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

  来源:四川在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