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大道 一条独特景观大道 9月全景提前呈现


时间:2012-07-09





  自今年2月蜀都大道全面启动西段、东段综合整治以来,这条重要的交通东西主动脉就备受关注。伴随着蜀都大道西段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完工,车行于此的舒适感让市民由衷感叹;蜀都大道东段也正在全速挺进。蜀都大道东西两段在施工中,究竟采取了哪些“超强”措施,究竟会在何时顺利“交卷”?昨日,记者采访了施工单位成都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

  为什么要改?

  整治病害 更换三防井盖 让道路更平整

  已经完工的蜀都大道西段改造前是什么模样?“坐在出租车里,如果开得快一点就能明显感到颠簸。”市民周丽告诉记者,“而现在基本上没有过去那种上上下下的感觉了,而且车速也更快了。”作为蜀都大道综合整治的一部分,常年高负荷运转的蜀都大道西段,将军衙门、十二桥等区域的路面在改造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破损。 “这些沉降增加了道路通行的安全隐患。”作为此轮综合整治的施工方,成都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成书表示,为了全面提升蜀都大道的平整率,今年年初蜀都大道西段、东段被列为重点维护对象。

  而维护工程,除了对道路进行病害治理,铺设新型沥青,更换沿线井盖,让“三防井盖”全新入驻外,还将同步对沿线建筑立面、商招店招以及光彩工程等进行同步综合治理!“届时,待到防噪、美观的新型沥青铺设完毕后,全新的蜀都大道路面则将更坚固耐用,给市民带来更加平整舒适的感受。”

  怎么改?

  道路、立面、商招店招同步治理

  这条重要的东西干道是不是要与人民南路媲美?成都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解释,按照思路,蜀都大道西段综合整治,范围东起东城根街路口,西至一环路中医药大学跨线桥处,全长2.1公里。而整治后的蜀都大道西段的整体风格将以古典为主,其中人民公园祠堂街大门对面的“Y”字形路口的空地上要设置街心花园;将军衙门重现当年的古建筑风貌;而宽窄巷子在蜀都大道上的两个进出口——长顺下街街口和上同仁路路口都将进行深度打造,其主题为“宽窄门”;十二桥则将结合旧桥拆除、新桥建设增加绿化景观,与周边琴台路等景观节点连成一片,成为琴台路蜀都大道端头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而蜀都大道东段,自东风大桥东段起至机场路东沿线跨线桥,沿途穿过一、二环路,整治工程全长5.1公里。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电力、景观、照明、交通设施及其他附属工程。“整治工程将对东风大桥至双桥子立交进行道路拓宽;双桂路高架底层道路由原40米拓宽至50米;双桂路高架桥落地至机场路东沿线跨线桥道路红线拓宽至55米。”张成书表示,改造后该路段道路将更加宽敞,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加强,对于缓解蜀都大道进出城方向的交通压力将有显著效果。

  能不能提前完工?

  24小时“作战” 有望提前完工

  一边是24小时施工,一边是24小时从不间断的交通。如何在确保交通通行的情况下,抢工期、保质量,全速作战?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全部忙碌在蜀都大道东段南侧人行道的施工现场。蜀都大道东段除了个别节点外,全部保持了双向4车道的通行条件。本月中旬,蜀都大道东段南侧将完成沥青铺筑,进入北侧施工“程序”。预计9月28日结束,“完工后,崭新的蜀都大道东段路面将全面亮相,并恢复双向8车道的交通。”

  不仅如此,成都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还特别解释,蜀都大道是中心城区放射状交通转换的主干道。为缓堵保畅、尽快还路于民,既要完成复杂的施工内容,还要优质高效地完成改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短时间内交出精品,城投集团兴西华公司还特别委托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对西段施工质量进行专业监督。

  道路质量能否保证?

  引入全方位监管系统 确保工程质量

  一再提前施工工期,道路质量能否保证?蜀都大道综合整治在全程引入的监管系统,“确保每一环节的工程质量”。

  成都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成书解释,由于路面施工工期短,材料种类多,原路面状况复杂,为此监控方分为6个作业组,即前场施工监控组、沥青混合料后场生产监控组、前场动态监测组、后台数据处理组、现场抽样检测组以及后台实验室测试组,确保整个施工现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路面施工中所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均要满足设计要求,监控单位的检测数据第一时间反馈给业主和监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出场,更换合格材料!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坚决清除出去!”

  一条独具文化气息、生态气息、人文气息的现代化、特色化的景观大道将在9月全景呈现。

  来源:成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