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外贸、儿童家具、家电维修、住宅设计等多个领域,给民生经济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新版《住宅设计规范》、《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8月1日起,一批事关民生的新规将落地实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外贸企业,将收获贸易便利化的利好;对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切实的保护;小朋友们将得到更精心的呵护,所用的家具、所穿的服装将更安全;今后我们购买的住宅,也将更舒适、节能和“以人为本”;家电坏了,维修时也许不再担心“小病大修”了……对于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本报记者分头采访了相关市场和行业人士,及时发回以下报道。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注册资本门槛提高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制度上来解决对外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有益于对外劳务合作健康发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7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走出去”规模正不断扩大,《条例》将使四川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有更好的市场环境。
《条例》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了“对外劳务合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全过程监管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架构;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外派企业和劳务人员的权利义务,规范经营行为。在经营资格管理上也更加严格,提高了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和缴纳对外劳务合作风险防范备用金的标准,并授权省级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外派,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
近年来,川企“走出去”步伐不断提速,我省在境外的各类投资合作人员不断增加,2011年新增外派劳务人员近3万人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并建立6个县级以上外派劳务公共服务平台。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条例》将有利于我省更有秩序地“走出去”。一方面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规范对外劳务企业的经营行为,以此确保对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大了对非法劳务中介及自然人 “私招乱募”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组织招收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出口企业不再办理收汇核销手续
对于我省近4000家有着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来说,8月1日起实施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是一大利好。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将已在江苏、山东等7省市试点了半年多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广。
此次改革的最大变化就是,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以下简称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对企业的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由现场逐笔核销改变为非现场总量核查。
记者注意到,此番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基本做法是依托全国集中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全面采集企业进出口收付汇及进出口货物流的完整信息,以企业主体为单位,对其资金流和货物流进行非现场总量核查,对非现场总量核查中发现的可疑企业实施现场核查,进而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
“去年一年公司就有五六十笔收汇业务要办理,每一笔都要核销,企业的票据处理量大。此次改革意味着收汇手续简化,企业的负担减轻了。”四川金广集团总裁助理毛继才如是说。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出口报关流程上,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办理出口报关时不再提供核销单。此外,出口退税凭证也得到简化。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贸易收付汇手续得到简化,A类企业可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合同或发票等任一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单证在银行办理付汇,出口收汇无须联网核查。
业内专家表示,此举将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改进货物贸易外汇服务和管理;实现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既简化贸易收付汇手续和业务办理流程,引导和激励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又提升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手段,防范外汇收支风险。
儿童家具儿童服装有了新国标
8月1日,我国首个儿童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开始实施。3~14岁的孩子所用家具,有了区别于成人家具的独立国标。同日,我国加入WTO后制定的首个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也开始全面强制施行,影响最大的是婴幼儿纺织产品。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突出儿童家具的安全性,设计、生产儿童家具必须按照标准执行。”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表示。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罗炘表示,新国标中对儿童家具结构要求更细致,环保标准更严格,如棱角不能尖,必须倒圆;高度1.6米以下不得安装玻璃,孔洞尺寸大小不能卡手指等。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婴幼儿纺织产品要求更高。在旧标准中,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定义为“年龄在24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新国标则改为“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扩大了婴幼儿纺织产品的适用年龄范围。
新标准规定,服装符合A级标准值,该产品供婴幼儿使用;符合B级标准值,可贴身穿着;符合C级标准值,可穿着。
香港润年家私总经理田亮表示,实施新国标,不足以造成儿童家具涨价,“对有害物质的控制以及板材、油漆的选用,以前就有要求,多几道工序并不会增加太多生产成本。”
四川省轻工业设计师联合会秘书长胡涌泉也表示,大品牌家具企业不会受影响,但杂牌企业如果达不到新国标要求,极可能被淘汰。
一服装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童装的原材料成本会增加,同时还增加了检测项目,检测费有所提高。据粗略统计,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将增加1%-5%。
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服装行业市场低迷,涨价可能性并不大。
成都市质监局质量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将新标准下发给儿童家具和儿童服装生产商,同时根据新标准对这两个行业进行了抽查,“未来这两个行业也是我们重点监管对象,并将对生产厂家进行不定时产品抽检。8月1日起市场在售的新儿童家具和儿童服装必须符合新标准,否则将予以处罚。
现场
7月31日,在成都富森·美家居儿童家具区的松果家具店,记者见到工人正在为书桌、柜子的边缘棱角处裹上白色的橡胶防撞装置。“要赶在今天内对所有不符合新标准的家具进行改造。”卖场工作人员表示。
在宜家家居儿童部,记者注意到数款家具产品上挂有暂停销售的告示牌。“不符合新标准的家具都已经暂停销售。”
记者还走访了春熙路各大卖场的儿童服装区,达到A级安全标准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儿童服装为B级标准。一家儿童服装品牌专卖店正在打折促销。“明天不能卖B级安全标准的服装了?没接到公司通知呢,不清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家电“小病大修”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家电维修,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商务部发布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了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资质要求、经营行为规范、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凡有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等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7月31日走访了成都市区多家家电维修企业,大多数商家对《办法》的出台并不清楚。成都市玉沙路军松电器维修负责人唐波认为,《办法》可能将对行业规范管理起到作用,但是对中小维修网点可能是道“坎”,“技术越好、品牌越硬,生意可能就更好了。”
苏宁电器春熙路店员工李志彬介绍,苏宁一直有电器品牌专门授权的正规维修点,“《办法》将进一步压缩山寨维修点的市场,既有利保证品牌电器的信誉度,也有利保护消费者权益。”
长期以来,家电维修无证上岗、重复收费、维修标准不统一,“小病大修”等是普遍现象。有的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不带报价单,也不向消费者事先告知,甚至“偷梁换柱”、“随口定价”。针对这些问题,《办法》指出,家电维修经营者应通过企业互联网站、电话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本企业维修服务人员身份资质查验,应为上岗工作人员配制职业资质标识。同时,家电维修经营者在维修服务中使用和销售的配件和耗材,其质量、规格应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和标准,不得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鼓励家电维修经营者建设完善的维修服务保障网络体系,统一负责维修服务的业务受理、质量监管、费用结算、投诉处理等业务。事前应向消费者明确告知维修方案及需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尊重消费者选择。
高层住宅
电梯不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可容纳担架
8月1日,住建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新版《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按省住建厅要求,8月1日后新签工程设计合同的项目必须按照新《规范》实施,在此之前签订合同、12月31日前完成审查备案的项目则鼓励按新《规范》实施。
省内多位建筑设计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范》更加注重住宅建筑的舒适与节能,并强调无障碍设计。新《规范》将“住宅”定义从城市住宅扩大到城镇住宅,并对阳台面积、户型设计、公共设施等做了详细规范。
最小住宅使用面积缩小。取消了住宅套型分类概念,并给出了住宅套型面积的下限值:如一居室 卧室 起居室 厨房卫生间使用面积从不小于34平方米,调整为30平方米;零居室兼起居的卧室 厨房卫生间使用面积从不低于30平方米,调整为22平方米。
阳台面积“板上钉钉”。包括封闭阳台在内的所有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
7层及以上住宅或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要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要用无障碍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殷波表示,设计标准提高,开发成本也会上涨。“要求电梯可容纳担架,会关系到电梯井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栋楼的平面布局,包括房屋套型、等候电梯区域面积等均要作相应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