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产业就毁了——稀土走私触目惊心


时间:2012-08-27





  “2011年国外海关的稀土进口统计数量,比我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量高出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谈到稀土走私问题,中国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忧心忡忡。部分稀土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稀土走私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国家应尽快完善政策,加大对稀土走私的打击力度。走私规模触目惊心。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稀土价格趋高,稀土走私活动猖獗。去年我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全年查获稀土走私案件10余起。在8月上旬召开的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国际)论坛上,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安文、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赵亚等人分析说,近些年,全球稀土消耗量在稳步增长,我国的出口配额在减少,比如2009年为50145.1吨,2010年降为30258吨,2011年则为2.4万吨。特别是去年,竟然剩余了40%的配额。

  奇怪的是,尽管如此,国外却没有出现稀土紧缺的状况,而且稀土产品价格去年以来还跌了70%左右。“这说明国外有合法渠道之外的货源,而且规模不小。”张安文分析说。

  部分稀土企业的负责人说,目前全球的稀土产品消耗量估计在12万吨到14万吨,借助近年来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量和国外的稀土矿产量、稀土消耗量估算,每年变相出口和走私的稀土预计在2万吨到3万吨。

  事实也证明了部分稀土生产企业负责人的推测。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我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走私问题不解决,这样下去稀土产业就毁了。”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行方说。

  走私花样繁多

  围绕稀土走私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稀土企业、稀土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和海关工作人员。他们介绍说,目前稀土走私的花样繁多,监管难度很大。概括起来,主要的稀土走私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产品名目上做文章。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产品申报为含量低的产品,把含有镧、铈、镨、钕、镍的储氢合金粉谎报成电池负极合金粉或合金镍粉,或以出口铁合金、邮寄样品等名目逃避监管。

  第二,在政策漏洞上做文章。有些外资企业,在国内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将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后在国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来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也有外资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

  第三,以物理性状相似产品的名目出口。稀土产品存在名目多、颜色各异、识别和查验难度较大等问题,再加上海关不可能做到每批必检,有些产品还免检,因而造成了很大的漏洞。

  第四,在品名归类上做文章。目前我国能生产400多种、上千个规格的稀土产品,出口税号却只有50种左右,这加大了出口管理难度,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第五,现有规定未将甩带片纳入其中。甩带片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可以生产出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产品。一家稀土企业的负责人说:“近两年,许多企业介入生产甩带片,一大原因就是出口甩带片可以避开出口限制。”

  走私已向原矿蔓延 打私力度仍须加大

  值得警惕的是,近期稀土非法出口还出现了从之前的金属和氧化物成品向原矿蔓延的迹象。

  马荣璋说:“今年上半年出口原矿的现象已经很严重,虽然很难统计数量,但是以目前掌握的情况保守估计,应该有好几千吨。”

  马荣璋说,这些非法出口的原矿产品中大部分是南方中重稀土矿产品,储量少,战略价值大。而且走私助长了私挖滥采行为,这将大大削弱我国稀土管理政策的效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海关总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在“国门之盾”行动中专门开展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继续打击稀土走私力度。但是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在稀土出口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客观上也为稀土资源非法流失提供了条件。

  比如,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新产品也不断涌现。目前出口时仅将稀土产品简单分为氧化物、盐类和金属三种,管理不便。此外,目前稀土出口税号太少,无法满足管理需要。

  部分企业负责人说,稀土配额制度本意是保护稀土资源,然而我国在限制稀土初级产品出口的同时,却鼓励外资兴建稀土功能材料项目,等于是消耗了我国的资源和能源,把污染留在了国内,却没有起到防止稀土资源流失、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作用。

  部分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在强化稀土生产和出口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稀土开发源头的管理。“源头管理,就好比是水龙头,如果水龙头能拧紧,水怎么能流出去。”梁行方说。

来源: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