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各部门推进总体战略综述(七)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群众是实践主体。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和吸引他们积极投身到推进总体战略的生动实践中,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共识: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强化群众主体地位。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检验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阿坝州着力巩固和提高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的成果,深入实施“9 3”免费教育计划、民族地区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持续改善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该州将高半山区、高原牧区、大骨节病区、地震灾区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 “四大重点区”,提出要打好全程、全域、全员扶贫攻坚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为,在城镇建设中要同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让新进城人口有房住。将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布局,合理确定需求规模。确保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建设标准统一,特别是外观设计、建材使用、内部结构、设施配套、居住环境等方面要达到标准、保证质量。
宜居宜业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民生所需。广安加快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推广“建好一处休闲绿地、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所标准化公厕、一座垃圾中转站、一座污水处理站”的做法,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市加快完成主城区、县(市)城、乡镇主要街道的风貌塑造,注重沿路、沿河、沿山、沿街的生态绿化建设。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巴中提出,实施教育提高工程,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教育提高工程,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该市力争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以上,5年内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人以上,实现每个家庭有1名以上致富能手。
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是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题中之义。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来自哪里?这需要在群众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引导参与。
宜宾在多项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城市总规调整优化产业、新农村、交通等专项规划,做到多规融合、叠加运行。该市不仅邀请美国易道、英国合乐、中规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而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
自主决策、自我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自贡市提出,全面建立以居住地为核心的社区管理体制,健全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管理服务机制。
德阳大力实施社区建设 “双百工程”,进一步推动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加大绵竹样板培育工作力度,努力探索具有西部农村特点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都江堰市鹤鸣村成立村(社区)议事会、监事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重建方式、重建选址、户型设计、工程监理、土地流转等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通过议事会讨论通过。
成都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培育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习惯和素质,着力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
借助此类创新性做法,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激活,更多的新型农民和新型城镇居民脱颖而出。
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是构建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积极推进城乡交通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组织模式、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合理衔接、有效沟通、安全畅达。“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探索实现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达州注重结合连片扶贫开发、集中拆迁安置、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各县(市、区)大力实施“1 10”工程,每年至少建成1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新村,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0个、新村360个,让更多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需要消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产权、户籍等 “杠子”。
雅安市提出,大力实践“农村产权制度、社保、户籍”三项核心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能力,通过社保和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人口迁徙的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该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步子——以有利于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前提,积极稳妥开展土地整理,争取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理市场,开展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金融创新等。
省委农工委提出,合理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大以县为平台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整合和引导功能,探索通过农业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更多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改革,要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省发展改革委透露,将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探索保留户口迁移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有效途径,支持自愿有偿规范转让农村财产权利。要逐步剥离附着在土地上的基本社会保障功能,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真正让转户农民“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