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个月艰苦奋战,今年四川电网的“一号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建成通电。通电了,灯亮了!”9月19日10时整,“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以下简称“新甘石”联网工程)顺利通电,彻底“电”亮了美丽的扎溪卡大草原。
在通电的一瞬间,家住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五村的土登郎加冲进房子便去拉灯绳;土登郎加的大女儿青美卓玛则冲进房间去摆弄家里那台很久未开的电视机。“灯亮了”,“电视里有图像了”……土登郎加家比过年还热闹。“再也不用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了,今年冬天一定要买个取暖炉,温暖过冬!”土登郎加激动得手舞足蹈。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四川藏区电力发展滞后,无电地区比例较大。以石渠为例,在“新甘石”联网工程通电之前,全县仅靠雅砻江上一座小型电站孤网提供电源。在每年长达6个月的寒冬里,整个石渠县包括县城都几乎无电可供,全县人均用电量不足19度,90%的人无电用,牧民靠拾捡牛粪取暖,全县工业几乎为空白。
一定要电亮藏区!一定要让石渠的藏区同胞过上温暖的春节!
2011年11月4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在成都举行了“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计划投资192.5亿元,彻底打破制约四川藏区电网发展的瓶颈。作为“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新甘石”联网工程也被提上议程。
今年3月20日,“新甘石”联网工程作为支持四川藏区电力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正式开工,并被列为今年四川电网的“一号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不仅是“十二五”期间四川藏区电网建设跨越式的一步,也是破解制约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和“电亮藏区”的关键。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四川电网建设者们遇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先后经历了3月到5月的冰雪季节和7月份一个月整整下了27天雨的湿滑雨季。整个工程的输电线路翻越6座雪山,施工现场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米,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和强辐射区域,最低温达到零下45℃。除了高原和高寒的挑战,更大的困难是交通不通。由于地形陡峭,输变电工程大部分施工点在雪山上,只能靠马帮和索道运输材料,如果马帮上不去,就靠人肩挑背磨将材料运上山顶。
为攻克这一四川电网建设史上最艰难的工程,电力建设者们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在建设高峰期时,有1.3万建设大军奋战在雪域高原,并首次采用关键施工点全程摄像、生命保障系统和基建指挥系统,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终身制。在技术上,该工程还首次在高海拔地区使用了配电装置的钢结构房屋设计,预制装配式围墙、预制装配式电缆沟等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也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此外,为确保工程建设者“零伤亡”、“零高原后遗症”,省电力公司还投资3800万元建成生命保障系统,并配备高压氧舱、数字剪影X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电网建设史上医疗保障投入最高的一条线路。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电网建设者和当地藏区百姓结下深厚感情,不仅为当地捐赠1所希望小学、4座青少年活动中心、11套净水装置,还积极开展为藏区同胞免费体检、为藏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新甘石”联网工程起于甘孜州康定县新都桥镇,穿越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最后达到石渠县,工程投运后,将使沿线近30万藏区同胞迈向“大电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写甘孜藏区缺电的历史。作为藏区电网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5年里,“电亮藏区”计划将在甘孜投资过百亿元,为甘孜架设出一条连接全国的电力“高速通道”,使甘孜藏区彻底告别电力“孤网”时代。“十二五”期间,四川藏区电网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极大地完善我省藏区电网主网架结构,实现国家电网供应区“县县联网”、新增农牧民聚居区“户户通电”。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