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整体阐述,给地方和企业的具体实践启示了什么新思路?四川如何因地制宜找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本报记者特邀三位十八大代表进行探讨。战略性调整需求结构调整是核心四大重点同步统筹推进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怎么理解“战略性”?刘国强:之所以是“战略性”的原因在于它不是一般性的、局部的调整,而是要立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眼化解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进行全局、全域、全面的调整。报告对其有系统地论述——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
焦伟侠:我认为,最核心的是需求结构的调整,报告把扩大内需明确为“战略基点”。全面启动内需对中国而言很现实很紧迫。需求结构的调整直接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进而影响到城镇化的推进,影响到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协调发展,它们反过来又成为需求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力。
刘荣富:从企业的感受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正在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报告从全局角度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的部署,对企业的思考起到了方向性、关键性的作用。
记者:从操作层面来看,报告也有明确地指引——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焦伟侠:将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也体现了战略考虑。就需求结构而言,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生产性需求。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也将激活巨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在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教训后作出的决策。
刘荣富:这几天天气正在变冷,我们公司暖手暖脚的产品销路好得很。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是明智之举吧。
我理解的“战略性”还体现在报告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的论述上,这也是“结构”。报告重申,将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样的“结构”让我们心里更有底。战术性选择产业结构调整是突破口技术结构调整是背后支撑
记者: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黄金期,应该如何选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
刘国强:我觉得突破口在产业结构调整。这几年四川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等产业迅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应该乘势而上,加快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这也符合报告中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该放在突出位置。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原有的优势。
焦伟侠:报告对改造途径有清晰的表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高招。既能有效帮助提升工业自身质量,还能为信息产业本身创造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还能催生一个巨大的生产性需求市场,这与需求结构调整的取向高度契合。
记者: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除了内在动力外,还需要外部动力。
焦伟侠:的确如此。报告提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就是要借助城市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具体而言,通过城市吸纳各种资源聚集,工业可以将核心业务之外的,比如物流、财务、设计等业务分离出去,由专业公司完成。在工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同步崛起,产业结构由此脱胎换骨。这在我省正在深入实施的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也已经得到印证。
刘国强: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在产业引进中实现。这几年,四川产业结构面貌一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充分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某个关键企业,往往能带动相关行业迅速发展,进而对整个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
刘荣富:从企业的感受来看,调结构最大的外力来自于先进技术的引进。报告提出,既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也要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我们已经尝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甜头,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们对这一路径的信心。
焦伟侠: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一定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的背后一定是技术结构调整的支撑,所以最终又落在了创新驱动发展上。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